文/晚风暮雨
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齐王刘肥入长安朝见皇帝,吕后忌惮齐国的强大实力,企图在酒宴上将其毒死,刘肥机警过人,没有喝下毒酒,躲过一劫,后来在内史的建议下,把齐国的城阳郡献给妹妹鲁元公主,并尊鲁元公主为齐国王太后,吕后这才放过了刘肥。
刘肥受辱后回到齐国,心情低落,将长安之行的遭遇告诉几个儿子,并嘱咐他们要谨言慎行,以免被吕后抓到把柄,再施毒手,这时候,次子刘章说道:“父王放心,孩儿已经长大,将来一定为父王雪耻!”
刘章后来被朝廷封为朱虚侯,召入长安,入值未央宫。
吕后病死后,在铲除诸吕的行动中,刘章杀死掌握北军的吕产,为顺利诛灭吕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现了为父王雪耻的誓言!
而当时已经掌握南军的开国功臣周勃,对比双方实力后,甚至不敢下达铲除诸吕的命令,直到吕产被杀后,才下令尽诛吕氏。(恐不胜诸吕,未敢公言诛之)
刘章力挽狂澜,有大功于汉室,但是却只被功臣集团拥立的汉文帝封赏食邑两千户、银千斤,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虽然被封为城阳王,都莒(今山东莒城),但城阳国的土地是从哥哥刘襄的齐国中分割出来的,刘章对封赏极不满意,于第二年病逝,谥号为“景”,后世称其为“城阳景王”。
刘章对汉朝有扶危定倾之功,最后却含怨而逝,功绩让人钦慕,终局令人同情!
刘章被后世视为匡扶正义的“战神”,王莽篡汉,赤眉军起义,军中巫师假装刘章附体,用来鼓舞士气,其首领樊崇刻意寻找刘章的后人立为皇帝,当时一共找到七、八十人,最后选中了15岁的放牛娃刘盆子。(军中常有齐巫鼓舞祠城阳景王,以求福助)
刘盆子没见过大场面,见到群臣下拜,竟然吓得哇哇大哭,但樊崇对刘盆子始终恭恭敬敬,没见过的世面的放牛娃凭什么能得到豪杰樊崇的尊敬?就因为他是刘章的后人!
赤眉军被光武帝刘秀击败后,刘盆子被俘,刘秀并没有为难他,而是封为郎中,奉养终生,刘秀善待刘盆子,除了同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是刘章的后人!
唐朝时,武则天称帝,“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了《代李敬业讨武曌檄》,其中有两句“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感叹唐朝宗室中没有朱虚侯刘章这样的战神来扭转乾坤,诛灭武氏!由此可见,几百年后,刘章依然是人们心中的能够挽狂澜于既倒的战神!
刘章去世后,其子刘喜继承王位。
看到刘喜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汉高祖的二哥刘仲就叫刘喜!
刘喜被汉高祖封为代王,镇守边关,匈奴入侵,刘喜狼狈而逃,汉高祖一怒之下将其贬为合阳侯。
按照辈分来计算,合阳侯刘喜是刘章的二爷爷,但是,刘章却给儿子取了一个和二爷爷一样的名字,看上去好像很离谱,其实,当时汉朝宗室人口大量繁衍,重名现象已经陆续出现,刘喜并非帝王,无需避讳,这个名字别人也可以叫。
除了城阳王刘喜,西汉名叫刘喜的宗室还有很多,比如汉武帝时期因为酎金失国的就有叶平侯刘喜、高平侯刘喜、沂陵侯刘喜,难道是这个名字中有个“喜”字,比较喜庆,大家都喜欢?
城阳王刘喜出生的时候,合阳侯刘喜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儿子还在呢,那就是吴王刘濞。
合阳侯刘喜是个勤劳的小农,居家过日子是把好手,并没有什么政治才干,但是其子吴王刘濞却是个厉害角色,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就是由他挑起来的!
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将齐国一分为六,封给刘章的六个兄弟,即:齐王刘将闾、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北王刘志、济南王刘辟光。
再加上城阳王刘喜,齐地一共七个王。
刘章的六个兄弟对作为长子长孙一脉的父亲和大哥都没有坐上皇位而愤愤不平,吴王刘濞派人联系他们共同起兵,六兄弟立即答应,但并没有拉上侄子刘喜,他们认为朱虚侯刘章铲除诸吕,为汉朝已经立下大功,不应该再让其后代冒险,如果将来造反成功,就多封一些食邑给刘喜。(城阳景王有义,攻诸吕,勿与,事定分之耳)
六兄弟可谓有情有义!刘濞起兵后,济北王刘志被郎中令劫持,没有参与叛乱;齐王刘将闾,临时反悔;其余四兄弟如期起兵,失败后全部自杀或被杀,齐王刘将闾也自杀身亡,六兄弟只剩下刘志。
吴王刘濞也没有主动联系刘喜,可能是觉得与这个自己孙子辈儿,却与父亲同名的家伙联系会比较尴尬吧!
刘喜因为父亲的遭遇,对朝廷颇为不满,但是七国之乱爆发后,他依然配合朝廷作战,城阳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分割开吴、楚叛军和齐地叛军,刘喜有意避开几个叔叔,与吴王刘濞部下将领周丘激战,但刘喜的军事能力远不及父亲,部队被周丘击败。(破城阳中尉军)
七国之乱平息后,城阳国有功,得以延续,汉武帝时期,城阳国被“推恩令”分出33个侯国,是所有王国中最多的,城阳国一直延续到王莽篡汉被废除,大概存在了170余年左右。
版权声明:本文为【指缝间的历史】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