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突然想吃虾,料定要排队,从书架上拿了本《廊桥遗梦》去了。
一对兄妹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翻检出一段尘封往事。中年女性弗朗西斯卡婚后生活平静琐碎,缺乏激情。《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为拍摄麦迪逊县的廊桥而来,与居于此地的弗朗西斯卡相遇、相识、相恋。面对迟来的爱情与家庭责任,弗朗西斯卡选择了后者,而罗伯特则选择了成全。四天的完美之恋换来了半生彼此怀念。
《廊桥遗梦》在中国放映时是1995年,那时我刚20岁,我记得当时自己原本是非常抗拒去看的,因为对于没有谈过恋爱,又有感情洁癖的我,会固执的以为爱情里如果涉及到婚外情既不美好也不道德,现在回头看那时真真是个傻白甜,不懂爱情和人性里深刻光辉的一面。犹记得从电影院出来一直到躺在熄灯的寝室里,我们6个女生们慷慨激昂的道出对爱情的理解,那投入程度好像当时自己最懂爱情......最后,以一个结论收场——only unfullfilled love can be romantic(电影《午夜巴塞罗那》里的一句话),中文糙一些,一个理: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这部电影被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男主角也系他老人家演的)、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这对荧幕CP演绎得有多好,一句话可以概述:算是地球上迄今为止最好的爱情电影。伊斯特伍德太TM擅长刻画细节。
这部电影对当时的我来说,俨然就是我的一部大写的哭戏:
我的第一场哭戏是:女主没有和他一起离开的那段,罗伯特说“我就说这一次,以前从没说过,因为,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我泪流满面,决堤。
我的第二场哭戏是(看下图):
这一刻开始,我哭到电影结束,不停抽泣。
我的第三场哭戏是:红灯时老头子踌躇着手放在车把手上——我继续哭成渣渣,哭得我妈都不认得我(没带纸巾啊~)。
请原谅我现在跳戏了,当年看过报纸上记者就这段戏采访过导演克林特,而克林特本人回应说其实相当讨厌这段戏淋雨神马的,原因就是如图所见的-发-型-问-题......今天再看这个镜头,虽然是会涌起心碎的感觉,但同时右脑浮现出另一位经典人物“伏地魔”。
认真的说,后来看了书以后,觉得克林特简直就是从原著里跳出来的,罗伯特只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能演:沧桑,性感。这故事也只有克林特能导好。
我的前三场哭戏,在那个一张白纸般的年纪里,多数是因为自己喜欢,却不能在一起的那种心痛伤心不开心的感觉,而我的第四场哭戏应该是我现在这个年纪很有感觉的一场。
我的第四场哭戏:他把项链挂在反光镜那个镜头——因为他深沉,够男人吧。
电影和书且聊到此,该说说我的爱情,否则无法满足你们一颗八卦的心。
一、首先,以我这“唯爱情论”的家伙,如果我是女主,我会冲过去和他私奔吗?不会,会痛着选择留下——因为孩子,因为所受的教育,因为责任,不能那么一走了之,正如电影中的一段:“我把活着的生命都献给家人,把剩下的遗体(骨灰)给了罗伯特......我全心全意的,疼爱你们兄妹。你们今生要做令自己开心的事,人生多美好,好自为之,我的孩子。”女主说的这段话,会击中你吗?击中我了,无比伤感,伤感的快要怀疑选择留下是不是一个错误。
所以,如果真要离婚,一定是婚姻本身已死,非外因——咳咳咳,爱情是多么奢侈的东西哦。
二、我,经历过“初恋的懵懂、飞蛾扑火的纯情、全情投入的任性”的三段式爱情;我甩过男生,也被男人甩过。那么现在,爱情于单身的我来说,这句话比较贴切:生活结为茧壳,爱情安放心底。而我,已经像大红虾和螃蟹一样,柔软的心的外面是会伤人的夹子和坚硬的壳。要么,你有本事吃定我;要么被我夹了或者我横行霸道了,你得受着还得宠我。为什么?
这就是命。
三、如果你问我,是瞬间迸发的爱永恒还是一粥一饭的爱永恒?我肯定会这样回答:爱既是瞬间生成的永恒,也是一粥一饭相濡以沫的美好,爱更多是精神上的契合,关键是要找到那个对的人,只要与对的人相爱,瞬间能成为永恒,而柴米油盐一样会有激情和小确幸。
曾经的都是美好,虽未成真,但庆幸我曾经历过、拥有过。
最后借用一句网络语结束我的爱情八卦:在薄情的世界里我深情的活着,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