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挑灯夜读《诗意村庄》
这是我第二次读《诗意村庄》了,总想写点什么,可又怕写不好。一推再推,于是像个硬硬的心事,搁在月光下的书架上;像个青涩的橘子,挂在深秋的枝头。
然而,对于一本好书,只是读了,看了,不留下点什么,总觉得惴惴。于是,在2014年的国庆黄金周,再读《诗意村庄》,摆上了议事日程。《诗意村庄》这本书,得秭归县文联主席周老师亲手所赠,还有亲笔签名,红红印章,分外珍惜。不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还是忍不住画了杠杠,好比乐平里那些林荫小道;画了波纹线,好比那条凤凰河;画了圈圈点点,好比乐平里橘田的那些橘子,夜空的璀璨繁星。
周老师是我的老师,全名周凌云,笔名凌云,所谓壮志凌云也,所谓凌波微步也,似乎是我的谬论,还望周老师勿怪。这么些年,是周老师谆谆教导,引领我走进交叉小径的文学花园,多年来,给予我很多帮助,很多关爱,感念于心。周老师很谦和,平易近人,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大世界,叫我心生敬佩。说来,我们相识相知也有十几年了,所以他的书,无论如何是要读的,不但要读,还要细嚼慢咽,何况读一本书就是读一个人,读《诗意村庄》就是读一个人,一个诗人。似乎不但是读几个人,几个诗人,还是读一群人,一群诗人。我挖井一样地读,开掘山洞一样地读,力求抵达那个氤氲诗意的村庄。
读书读皮,看书看题,着实如此。咋一看《诗意村庄》,多么好啊!村庄,已经让人无限遐想了。怎样的村庄呢?诗意的村庄,更让人心儿生了翅膀,扑腾扑腾,跟随周老师一下子飞到了那个叫乐平里的地方。看稻田金黄,嗅丹桂飘香,看那些泥腿子诗人,如何在劳作之余,在田间地头,在高高的山岗,就着皎洁朦胧瘦削的月光,写下平平仄仄的诗行,种下长长短短的句子,收获胖胖瘦瘦的诗意。一目一行,或者一目十行,不由得唏嘘感叹,不由得眼眶子发热,眼圈儿潮红,鼻翼之间不知不觉,流下清泪两行,湫湿了书页纸张。
为一个小小的村庄,写一本书。为一群卑微的泥腿子诗人,写一本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周老师开创的先河,是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写的都是乐平里的人儿,描的都是乐平里的事儿,画的都是乐平里的景儿。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呀,不由得让我陷入沉思。
据不完全统计,一方面,村庄在被城市吞噬,蚕食;而另一方面,一些村庄都被抛荒了,被丢弃了,不记得谁写的了,一个人的村庄,留守的村庄。村庄,都是富有诗意的,袅袅炊烟,潺潺小河,汪汪狗叫,喵喵猫鸣,本就是一首首好诗。但这些年,写诗的人瘦了,村庄也瘦了。而乐平里,却是幸运多了,因为那里诞生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诞生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屈原,还诞生了一群泥腿子诗人,那里有一个屹立在山包包上的屈原庙,那里还有一个神一样的守庙人徐正端老师,那里还有一杆迎风招展的“骚坛”大旗,于是,乐平里有了更多的诗意,成了屈乡故里的世外桃源。
掩卷良久,心儿颤颤。
那是一个怎样的村庄呀,好比一块永恒的处女地,叫人心生向往。那又是一群怎样的诗人呀,那份残缺美,那份执着,那份虔诚,叫人泪湿眼眶。
读罢《诗意村庄》,不是诗人的我,似乎也成了个诗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作,实在大有异曲同工之妙。满满地,心里都是诗意。在这本书中,好词好句也俯拾即是,于是,手中的笔成了镰刀,像收割熟透的麦子稻子一样,一一收割,偶尔有遗漏的稻穗麦穗,也赶紧一一拾起,放进我思想的竹篮里背篓里。周老师说:“瘦土啊瘦土,你只能养育杜青山这样的诗人了?”周老师说:“灵感一来,像吐枇杷籽儿,”多么形象。周老师说:“浓浓的草莓汁儿一样的太阳,”多么美妙。如此这般,灿若繁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秉烛夜谈。诗意村庄,村庄诗意,待得有空,我还要读三遍。怎说没时间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都是读书好时节呀。推荐大家读一读《诗意村庄》,诗意满怀,你也可以。
开卷再掩卷,轻轻放下书,双手蒙眼,忽而顿悟——哦,这不单单是一本书,而是一座丰碑,看春秋,傲风雪。是一座有字丰碑,因为上面写满了平平仄仄,镂刻了长长短短的句子。也是一座无字丰碑,等待后人挥毫泼墨,去书写更丰满的内容,等待后辈小生们,去更新更加诗意的芬芳。
透过指缝,悄悄窥探——哦,那不单单是一本书,还是一面红旗,猎猎作响,呼呼飘扬。是一面有字的红旗,上写“诗意村庄”四个斗大的字,熠熠生辉,灼灼发光。也是一面无字的红旗,给人万千想象,好似一块沃土肥地,等待谁人前去耕耘,前去打扮梳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