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失眠,深夜三更依然无法入睡。闭目思索着,有一个奇怪的想法突如其来:反正睡不着,看一个电影吧!
《活着》这部电影评分有9.5的高分,一直都想看一遍。这部小说曾经让我一个大老男人泪流满面,把我哽咽得一次次的把书扔一旁。直至情绪恢复,才有勇气往下看。有了以上的经历,我对这电影有这极高的期待。
我消消的爬起床,找到手机及耳机,下载了一个看电影的APP。躺在床上看起这部电影来。
看完,已经到了清晨的六点了。总体感觉还不错,但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期待的效果,那为什么评分会如此的高呢?我在想问题,到底是哪里出了?是导演稍微改编了一点故事情节引起的;抑或是人物刻画得不够细腻呢?抑或是小说的文字给我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让我嵌入故事人物当中呢?对于电影与文字,肯定是原作文字更具有感染力及想象空间,这点我是毋庸置疑的。
我在观看电影时,也在不断的回忆起当时阅读时相对应的情节与情绪波动。小说里主人公每次遭遇厄运,都让我感到命运的无常以及无奈,让我颤抖得不能呼吸。但在电影中,好像没能让我获得同等的感受,就好像电影都如此,电影里死个人太正常了,跟我没有太多关系。
我在思索,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