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本我乙木,是个善良的姑娘。
有一次回家,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在小区里收“废品”,她热心的把老爷爷带到自家门口,指着左侧的纸箱子:“这些都是我们家的,您整理一下拿走吧。其他地方的都是邻居家的,您千万别拿。”
老爷子把纸箱子收拾好,敲开小云的门,要给她五块钱。
“不用了,以后您来小区收废品,看到这个地方的纸箱子都可以拿走的,只是记得顺手拿门口的扫把帮我清扫一下就行。”小云隐约老爷爷闪烁的眼神中透露出感激。
接下来,门口的纸箱子过几天就会被收走一次,地面也会清理干净。而邻居家的纸箱子确实没有被动过。
时间不长,箱子不见了,但地面开始留下整理箱子时散落的小碎纸片。小云没有介意,自己打扫一下也很简单。
又过了段时间,对门大哥敲门询问:“是你们让那个老头儿随便拿纸箱子的吗?我们家老爷子辛辛苦苦攒了好久的箱子突然全没了。前些天见一个七十多岁老头儿在这拿纸箱子,我还告诉他不要随便动别人的东西。昨天又见着,才知道都是他拿走了。他告诉我,是你们同意的。”
“箱子都不值钱,但也是我们家老爷子自己攒的,他们岁数大了,看这个很重,现正在家里生闷气呢。”
小云赶忙解释,道歉。
“没事,我知道你是出于好心,但是,一个老人自己能出来收废品挣钱,也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发挥一下余热。但你额外的给予,会增加他不该有的贪念,现在是拿走你邻居家的,回头他觉得整个小区的人都应该看在他年纪大的份上,照顾他,随便拿走别人攒的纸箱子,恐怕就是你惹下的麻烦了。”
对门大哥的话可能说的夸张了,但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当一个人急需帮助时,你雪中送炭一次,会让对方心存感恩。如果你把一份给予当成日常的习惯,会把人的贪念唤起,让对方忘记了最初那份感激的心情,把好心当做了理所应当。
小云讲起这件事时反思过往,经常因为出于好心伸手助人,确实也经常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只是没有人像对门大哥一样点醒自己,尤其这次连累到了别人,让她深深自责。
“我终于明白你以前说我木太旺,缺少金克制,容易好心办坏事的意思了。善心无度,就不一定能种下善因了。”
发善心是生助的过程,闻老师常说:“生之核心在给予,给予之道在时机,待其所需所急而付之,则为吉。”
善心种下善因,需要时机;善因结出善果,需要因缘。
在适当的时候,顺其自然,慈悲的做个旁观者,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在肩扛着当下的辛苦,为过去买单;为未来储蓄。
此时想起另外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众人膜拜,非常羡慕。
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
菩萨:“只要你不开口。”
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众多。他始终忍着没开口。
一日,来了个富翁,求菩萨赐给自己美德。磕头起身时他的钱包掉在了地下。流浪汉刚想开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富翁走后,来的是个穷人,他家里人病重,求菩萨赐给金钱。磕头,起身,看到掉在地上的钱包。穷人谢过菩萨显灵,他拿起钱包就走。流浪汉想着菩萨的话又忍住了。
这时,进来了一个渔民,求菩萨赐他安全,出海没有风浪。磕头,起身刚要走,却被又进来的富翁揪住。为了钱包,两人扭打起来。富翁认定是渔民拣走了钱包,而渔民觉得受了冤枉无法容忍。
流浪汉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声:“住手!”把一切真相告诉了他们。一场纠纷平息了。
菩萨:“你还是去做流浪汉吧。你开口以为自己很公道,但是,穷人因此没有得到那笔救命钱;富人没有修来好德行,渔夫出海赶上了风浪葬身海底。
要是你不开口,穷人家人的命有救了;富人损失一点钱但积了德行;而渔夫因为纠缠无法上船,躲过了风雨,至今还活着……
面对现实的时候,没有谁未卜先知事物本身该有的结果是什么样子。
许多事情,该怎样,就怎样。等待它顺其自然的发生,也是一种美德。
此生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有方;时刻怀着一颗慈悲的心,慈悲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