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我们一家外出吃大餐。ZZ的儿童餐里有一盘水果沙拉!
Mum:ZZ,黄瓜不吃吧?我吃啦喔!ZZ:嗯!
Mum:我肯定你也不吃圣女果!(我很快的夹走了它们,呵呵!)
ZZ:妈妈,你知道吗?小时候,老师为了让我吃圣女果,打的我到处跳,我只好咬几口吞下去,搞得我都呕吐啦……
这事,当年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和我探讨过!我们一家都在为ZZ的偏食着急!当时,家人都很感激这位老师为孩子多吃点不同的东西所做的努力!可是,今天,两年后的今天,再从ZZ的嘴里听到这个回复,我竟生出一身冷汗!因为同样的对话,也曾发生在数月以前:
(早上起来,ZZ尿床啦!)
奶奶掀开被子一看,顿时火啦!对着ZZ大喊到:“这么大人啦,还尿床!羞不羞啊?”
Mum听到喊声,赶紧跑过来,“尿床又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妈,给点面子啊!”
于是Mum抱走了一脸折褶,不知所措的ZZ。边给他换衣服,边安慰他。
Mum:没事!妈妈小时候也尿床的!
ZZ:妈妈,你小时候尿床,也会被外婆批评,被老师打屁股吗?
Mum:对呀!也会被外婆骂!不过,你为啥被老师打屁股啊?
ZZ:因为我午睡尿床,老师就打屁股啊!大家看着,真的好羞羞脸!
Mum:所以你中午才都不午睡的,对吗?
ZZ:对呀 ~~
不过,后来真睡不着,就算你强迫我睡,我也睡不着~~
孩子也许不记得圣女果的味道,但一定记得被强迫吃圣女果的痛苦。想到孩子一看到圣女果,就能想起其承载的痛苦,我不禁神伤;想到孩子因为尿床打屁股,而不愿意睡午觉的事情,我不禁冷汗涔涔; 想到ZZ曾经因为勇于上台表演,而被暗讽,而被警告要准备好才能举手之后,不愿举手,不愿表现的蜕变,我对自己和周围的教育大环境感到深深的担忧。如果教育只是简单的“对与错”、“好与坏”,要么表扬,要么批评,那么谁来告诉我,“灰色地带”该怎么教育我们挚爱的孩子们呢?
“灰色地带”就是尿床,就是吃不吃圣女果,就是你举手前要不要思考你是否会表现好,就是你愿意在允许的时间内什么时候写作业,就是你考不考得上好的学校,就是你爱谁前要不要考虑高矮胖瘦贫富,就是你的梦想是否高低贵贱赚钱养家,就是不涉及人品安全大是大非的地带,就是你只能建议,你只能引导,你只能等待,你只能尊重的“自我地带”,它属于个人的隐私,个人的特征,个人的心理倾向性。如果我们只是粗糙的履行我们做家长的职责,势必会引起反弹,争吵,甚至伤害。
《摔跤吧!爸爸》里的吉塔和巴比塔如果没有悟到摔跤于她们的意义,并爱上摔跤,就算她们有天赋,也只会成为推翻爸爸的“革命者”,而不是“冠军”;如果吉塔在赛场上的屡次失利后,没有妹妹的推心置腹,没有主动的虚心接受爸爸的指导, 恐怕从此与冠军绝缘。而这一切都是以吉塔姐妹的自我转换为前提的,而不是爸爸的强势胁迫!爸爸的无奈和失望,在婚礼上,在与吉塔对战后的叹息中,无不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不是你认为摔跤好,她有天赋,就可以强势侵入,就可以苦口婆心,就可以介入的。想想吧!这时候爸爸拿起鞭子赶姐妹俩回家,能让她们心悦诚服吗?只怕更加痛恨爸爸,离家出走都可能吧?这个时候爸爸噼里啪啦骂吉塔一顿,她会听吗?只怕孩子最后想回来,也害怕爸爸的这张嘴吧?可见,这种“灰色地带”,唯有等待其成长,唯有契机后的反省才能帮助孩子走出迷雾,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否则,对双方都是一万点伤害!
以爱为名的伤害,如同蜜糖之于牙齿,爱之深,伤之切啊!想想身边的例子,逼迫孩子多吃饭,孩子得了厌食症;害怕孩子迟到,包办代替,让孩子一直学不会长大;怕孩子吃亏上当走弯路,一直替孩子出主意做决定,让孩子成为“妈宝男”而不自知......
想想《择天记》里徐有容的妈妈,她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可是她还是做了伤害自己女儿救命恩人的事情;想想南客爱秋山君,却让他走上了他最不愿意走的路;
想想《三傻大闹宝莱坞》,法罕被望子成龙的爸爸亲情逼迫学建筑,因为建筑比摄影更赚钱更有地位,可是呢?他用尽全力还是普普通通,挣扎在及格的边缘!最可悲的是病毒院长的儿子,在父亲的好意下,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我是爱你的呀!”那流泪的双眼,嘶哑的呐喊,博得了多少人的同情,可是以爱为名的好意,并不能抹灭伤害,并不能解决问题,并不能代替孩子成长!这就是所谓的“牛不喝水强按头”,好意吗?好意!有意义吗?一万点伤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