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接孩子放学,我都能看到一位不一样的老太太。
她脸上有褶但是却皮肤白晳,而且唇上有红、指尖有色、鞋底有跟;等孩子出校门的那一段时间里,从来不见她像别的老太太那样铺一张纸坐地上,她总是站着与人交谈,一身挺拔。
有几次离得近,我忍不住把目光停留,这才发现,原来齐肩的发线里裹挟着岁月的白,还有一抹宜人的浅紫飘然于上。
她似乎偏爱灰黑色系,喜欢叠穿,无论哪一套总是特别得体。
这样的一个人于人声鼎沸之中也很难被忽视。
很多年前,还在学校的林萌路上,学姐跟我说:毕业以后,衣服要好好挑,正装也得多准备,像婚礼葬礼同学会这些场合要用的。
我说谁知道婚礼葬礼会在哪个季节有啊,那不得按季节来准备着。
那样的皎皎时光,婚礼或是葬礼都离得遥远,可是关于衣服的选择犹在耳旁。
我羡慕那些会给自己挑衣服的人,在我过往的人生当中,选衣服绝对是个人生难题。
上班那会儿,我们公司要求统一工装。几乎是每天,我都穿着休闲装和跑鞋挤公交、坐地铁,先到公司面对的公园跑两圈,然后到公司再换工装和高跟鞋。因为有统一着装的这条规定,我更加热爱我的工作了。
孕期的时候,放飞自我,宽松凉快怎么舒服怎么来,夏天最热的天,我穿了此生最短的裙。等到月子坐满要出门了,穿什么衣服就成了问题。
孕前的衣服穿不进,孕期的衣服不方便,有时出门一趟,湿哒哒地回来,所以当妈第一年衣服很让我烦躁。
衣服太短不行,产后没有恢复的腰身和赘肉没处藏;衣服太长也不行,抱着孩子不方便。最理想的长度状态是,立可遮盖腰臀,蹲可离地五分。
这是香喷喷的经验之谈。
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出门玩,他突然要拉粑粑,我抱着他一路小跑找公厕,在他尖着嗓子喊“妈妈,我快憋不住了”的时候,我也手忙脚乱地整理自己的衣服。
结果,还是大部分落进了我的长裙里。
时至今日我都还记得当日那条热气腾腾的长裙,也还记得当时我在公厕洗手池边踮起脚尖清洗时的绝望以及小小孩儿等得不耐烦的声声呼唤。
曾经,有次代替姐姐参加他儿子的家长会,我特意穿了件我钟爱的衣服去了,还特意拐进蛋糕店给他买了菠萝包。
隔着条马路,我看见我亲爱的外甥和他的同学们边排队边玩闹,我笑意盈盈、气质优雅地向他挥手,他竟然没有反应,我指着面包袋,他竟然唇语:不吃。
我丝毫不记得我是怎么找到他的教室和座位的,我太困惑了,为什么他会不理我?
闺蜜替我解惑:如果是一位身量纤纤、妆容精致、衣衫飘飘的小姨出现在马路对面,哪里还用得着你亲自挥手?
可是,还未消肿的身体藏进帽衫里,帽衫不是很减龄?扭麻花的纹理不是自带文艺气质?胸前的小熊刺绣不是更添俏皮?
为什么闺蜜要对我翻白眼?
选衣服之所以难,不仅因为它体现着装人美学造诣的深浅,还暗戳戳地透露了已婚女性的生存状态。
有次带俩孩子在楼下玩,邻居跟我聊她刚刚离婚的女同事。
她真是不容易,这些年她又上班又带孩子,买衣服给老公和儿子在中心百货,买自己的就去中心批发市场,省吃俭用不舍得投资自己,结果,她老公找了个小十几岁的女同事,连儿子都没有判给她啊。
我一边嗯哼哦啊一边目光追随来来回回疯跑的俩孩子,可当我把俩孩子捞回家里后无意中想起邻居的话时,突然就有一种要打通任督二脉一般的感觉,她这样委婉地是不是想提醒我,在选衣服这件事上要慎重一点?
在我还是个快乐的单身已婚妇女时,衣服的选择标准就是“我喜欢就行”,如果着装效果差强人意、被友批驳,我会自我安慰:在我幼小时没有接受审美教育啊;
而当我进化成左手一个娃右手还一个娃的大力全职妈妈后,衣服的选择标准则是“我能穿得进就行”,可是当委婉的、直接的着装建议扑面而来时,我却慌张并且焦虑了:这样的我是不是在破坏家庭本有的和谐和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啊。
有些衣服说不上哪里好,反正就是哪一件也替代不了。这几年,尤其钟爱黑色的卫衣或者外套,耐脏,百搭,能省下不少时间,简直就是妈妈着装必备、带孩子标配。
说什么衣品就是人品,如果这是生活真理,那我也只能承认,我的衣品和人品隔着十万八千里。
可是,有天要带两孩子出门,等我换好衣服走出来时,哥哥看着我:妈妈,你以后买粉色的衣服吧,女生都穿粉色的啊。
哦,妈妈不是女生啊。我边拍拍抖抖边回答他,一抬头看见他惊讶的样子:啊,妈妈你不是女生?
好吧好吧,过几年,妈妈就买粉色的衣服啊。
当二个男孩的妈以后,选衣服的难度无形中又被拔高了。
人生怎么会这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