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阅读胡塞尼的作品《追风筝的人》是在去年,那时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阿富汉,一个到现在都还战乱不止的古老国家;阿米尔的父亲,这个勇敢而又思想独立、直面惨淡人生的阿富汗富贾;哈桑,这个可以“为你,千千万万遍”让人心疼的孩子……种族歧视,宗教信仰,阶级观念在书中产生了一系列矛盾与冲突;外战刚止,人们好不容易获得的喘息机会又被内战所打破。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家就这样被全球经济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战乱!那时的孩子还不是一出生就要学会用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那时孩子们的战场也不是刀光剑影,而是斗风筝,追风筝!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自行爬上来的不是往事,而是那些自我逃避的负罪感!面对着可以为阿米尔”千千万万遍“而被欺辱的哈桑,阿米尔选择逃避,选择沉默,选择说谎迫使哈桑跟阿里离开家,选择切断阿里与父亲40年的关系,选择看到父亲因阿里离开而像一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而这一切都是阿米尔想让自己心里好受点,忘掉那巷子里发生的事!友谊的小船就这样被阿米尔的懦弱打翻了。
风筝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却成为了本书最重要的一个象征物。书中充满了大量的冲突与矛盾最终汇聚成那根牵引风筝的线,成了风筝飞得高飞得远的牵绊。而这种牵绊衬托出的是阿米尔年少时的懦弱。哈桑是他从小到大的玩伴,他却碍于种族原因与社会观念处在一面是挚友一面是仆人这种双重矛盾中,与哈桑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对哈桑被阿赛夫欺辱,阿米尔选择逃避,只为保护手中的战利品去讨好父亲;战争迫使阿米尔跟父亲离开家园,逃往白沙瓦!在路上,面对俄国士兵龌蹉的需求,阿米尔的父亲为了一个陌生的女子,甘愿用身体抵挡子弹,而阿米尔却劝父亲不要多管闲事,父亲的一句“我没教过你什么吗?”像一个巴掌重重打在他的脸上……
虽然身处美国,远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国家,但是往事并未因时间地点而消灭,内心的愧疚感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小巷子里发生的事情总会自己”爬上来“。多年后朋友拉辛汉的电话让阿米尔在多次”差一点说出来“后毅然决然选择成为追风筝的那个人,去找寻内心的平静和心灵的救赎!
我不知道是否有跟多读者跟我一样一开始是那样讨厌阿米尔,更有替他父亲”恨铁不成钢“。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在二十六年后重新回去赎罪,这也正是本书最叩问人心的地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犯过一些错误,因为我们是凡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又劣根性。就算是阿米尔的父亲也并非我们前文看到的那样让人佩服而喜爱,他所做的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年轻时赎罪。用一句烂掉牙的话说就是,”回头是岸“,而这些错并非是那些大恶,而是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追心中的那个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