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1日,我下载了简书,写下了一篇简单的文章<就这么开始>,以此为开刊语,开始了我的简书生活。接着,我写了一些遇到的故事,也转移了一些之前在其他渠道写过的文章。那时候还不懂简书,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在微博上分享好几次也只有两位数,50以内的两位数。
大概过了一个月,七月流火,去了夏天最向往的海边,又多了很多故事,在其他论坛上写完了图文并茂的游记之后,很想把游记改成文章<重要的不是这个夏天去了那个海边,而是我们一起去>,再一次在简书上发表。记得第一天,我写游记花了两三个小时,第二天晚上下班回家,把游记改成文章又花了两三个小时,忍着肩颈酸痛,但是内心是愉悦的,充实的那种愉悦,我知道我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幸福感爆棚。写完文章之后我投稿首页,被拒绝,跟以往的被拒不同,因为这是自己付出了很多的文章,被拒还是有丝丝灰心的。那时候已经掌握了简书的一点规则,于是向官方专题<旅行·在路上>投稿。发表文章的第二天下午,已经是下班时间,而我还在外勤回办公室继续加班的出租车上,累极了恍惚睡了一觉,醒来习惯性地刷简书盯着阅读量看,突然,两位数的阅读量变成了三位数,增长速度超过我的想象,一看,果然,被<旅行·在路上>收录。不仅如此,还被编辑推荐到了首页和今日看点!
文章上首页从来都不是终点,她只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她让我知道,做着喜欢做的事情,付出了心血,会得到回报的。
这之后,借着这股劲,一边在apple store给app评分,一边在简书上写了一篇感谢文<我为什么选择简书>,真心实意地讲述我和简书的友谊。
这之后,整个八月,在忙着一些事情,似乎每天也没有什么心情,或者说没有什么素材来写文。八月底我从老东家离职,和妈妈去云南放空了十天,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美景,心里又多了一些故事,很想要安静坐下来,喝一杯茶,码一篇字。
9月上旬,刚入职新工作,有感而发一路的坎坷,就着手机写下絮絮叨叨的<好东西经得起等待>,出乎意料,得到了好几个喜欢,阅读量也终于突破两位数,我似乎能感觉到这是大家对我的坚持的肯定。我把这篇文章当做鸡汤,有时候会发给几个同样在找机会跳槽但是尚且没有着落的老同事。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有个老同事还专门发来微信说:有人转给我你那篇文章,我想说,不是好东西经得起等待,而是经过努力了好东西才经得起等待。简单一句话,我百感交集。
中秋节有一天在家休息,于是一个下午加晚上超过四个小时,我边选图片边码字,哪怕几十张图的备注都是一字一句琢磨出来的,终于完成<心之所向,彩云之南>,这也是第一篇投稿首页成功的文章,第二次上首页,也是到现在为止阅读量最高的文章。
整个十月份,笔耕不辍,几乎每天下班回来就在笔记本前构思选图码字,以前每天一万步的节奏被码字代替着。周末出去附近山里徒步,工作日在家码字,连续写了新文集<朝九晚六>的几篇文章,将自己从单一的写游记的风格多元化,尝试分享一下粗浅的职场经历。同时,在去了心心念念的武功山之后,自然也少不了分享徒步经历,促成了第三篇被推荐至首页的文章。
我决定开始在简书上写文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通过写文来练习逻辑。我的逻辑思维是我很多软能力中最短的木板,虽然这是一个看重如何发挥自己长板的时代,但是逻辑思维这块短板甚至不能说只是木桶的木板,而是木桶底座,多么地重要呵。
我本就是一个很容易幻想,很容易YY的女孩,同样遇到一些事情,我会想到十万八千里。开始写文之后,养成了随手记录,捕捉所谓灵感的习惯,然后慢慢从身边收集素材,在脑袋里组织一篇文章,在收集便签上列了提纲之后,再专心坐下来,像此刻一样,坐在电脑面前,充实语言,调整文章逻辑结构,发文。
意外地,我发现,在简书码字,还有了惊喜,就是拖延癌的治疗,空闲下来,心里想,我今天要把哪些事做完,包括发表哪些文章,以前可能就是那样想想,最近完成度很高。
有一段时间,就是第一次上首页前后,发文之后,会不停地分享社交网站,会不停的刷简书,焦急等待专题编辑是否收录了我的文章,我的阅读量有没有增长,有没有读者点了喜欢。在感受到这一种焦虑之后,我调整了心情,想到一开始写文章,就不是为了上首页或者被更多的人喜欢,只是我想我心,我写我想。
因为抱着这样的初心,在码字过程中很享受,发布之后看到阅读量的增加和读者的喜欢很是愉悦,因为我是一个业余码字的作者,我的生活才充满了愉悦。不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因为对成功的定义不明,也总觉得只要一步步慢慢做,前路有着我现在无需妄想的惊喜等待着,当下最重要的是我一直在不忘初心地做着这些事情,我在享受着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