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习惯性失眠,如果不写点文字的话。好吧,那就继续下午没有完成的稿子,随便写写,信口胡言吧!
红楼梦这本书看了不下四遍了,这是指认真看的,不算闲时乱翻。今天看到十五回了,有些冲动,想一回一回地评说一番这本书。虽算不得一家之言,可也是自己的一点体会。第一回故事的缘起有些让人回味,尤其是读到第五回、第十五回乃至后边的几次出现的癞头和尚,始终让人忍不住往前翻,回过头再想想。真真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到了第五回里宝玉看到了所有人的判词,更是如此,看到某一处某一人结局都会想到第五回里的判词。似乎早就注定,也是合情合理却又让人意外唏嘘不已的。比如秦可卿的死亡,虽然有所改动,但考据学家胡适之先生再就搞明白了。秦可卿之死,接连着父亲、弟弟全都一命呜呼了。且不说别的,就这秦钟,在我看来是有些享不了福的,或者说贾家给的恩惠太多了,自己个儿承受不起了,作贱了一身好皮囊。再回到第一回里的菱花空对雪澌澌,以及癞头和尚说的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种种暗示之下依然未能逃脱命运的本来轨迹,着实可惜可叹。可转过来再想想,人有时候真的是有些执迷不悟的,过得了别人的关,却过不了自己的关。比如贾瑞。在我看来,贾瑞并不坏,也不是好色之徒,不过是过不了情色这一关罢了。就如第一回的好了歌里唱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有些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也许能看的明白,可到了自己个儿身上却说另一回事了。
红楼梦里的小人物描写很让人惊喜,有时候看来就像是一种救赎一般。比如第五回里出现的刘姥姥,她像凤姐要钱时候的卑微着实让人怜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红着脸和一个十七八岁的人要钱,她有她的难处,若非如此,也不会到此种地步。当然得排出现在的行乞老人,这是两回事。可我有时候在想,若是真的没有到十分难处,谁会愿意跪在大街上行乞呢?我想红楼梦给了我一个佛眼看世界的感悟。
再比如,传说中狠辣无比的凤姐。每每电视剧里出来的角色都凸显的这一个方面,这其实有些单薄了。人是有很多面的,她也会因为秦可卿的病危而伤感,也会大喇喇地坐在门槛上剔牙,也会和丈夫调笑打骂……回身想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何尝不是如此?可能我们在这个人面前是这样,在另一个人面前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总得来说,红楼梦里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很丰富,我想这也是很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缘故吧!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晚安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