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门口的人行道上,一对母女正在对峙。
大约三岁左右的小女孩是典型的小公举扮相,妈妈苦口婆心劝告:“我们该去吃饭了宝贝,不能继续玩下去了,时间到了。”小姑娘捶胸顿足表示抗议。
同行的另一组母子也加入劝解队伍,但是似乎无效,小女孩反而“气焰”更高涨了;这时,女孩的妈妈似乎面子上挂不住了,开始这样教育孩子:“你不应该有情绪,有情绪是不对的。”
当然了,这位妈妈已经展现了很高的素质:既没情绪化地对孩子“河东狮吼”,也没强行采取行动。同时也意识到孩子此刻是有情绪出现的,只是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化解它。
可是显而易见,把“有情绪是不对的”这种观念表达给孩子,似乎总有哪些地方不妥。
01
承认情绪真真切切的存在
情绪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心理学中情绪的定义是:指个体对自身需要满足程度的客观反映 。
既然如此,文章开头妈妈教育孩子“有情绪是不对的”这个观点本身就更不对。
人有四种基本情绪,同时衍生出来近400种更多的情绪种类,也许我们会说有时候出现的“负面”情绪确实很烦人;没错,我想“痛苦、绝望、恐惧...”谁都不愿意去体会,可事实是“存在即合理”。
迪士尼影片《头脑特工队》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代表悲伤情绪的“忧忧”看似是个拖后腿的角色,但悲伤可以让人学会同情,所以只有忧忧能感同身受他人的痛苦并安慰他人,帮助他人从痛苦中走出。
02
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自然真情流露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日常中成年人出现情绪波动很正常,那不妨把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当做是孩子情绪表达的演示课。
情绪只有表达出来才代表真正拥有了它,而且当自己用情绪管教孩子时,比用10句语言管教更有用。
武志红老师讲过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一位朋友的6岁孩子在自己家做客,当时自己正在书房赶一项工作,这个小朋友不时地会闯入打扰,起初三次武志红只是言语告知“先暂时不要来叔叔的房间”,可是无效,当第四次闯入时,武志红告诉孩子“你的这种行为让我很生气。”这个小朋友那天再也不曾闯入书房。
03
不要歇斯底里激化事端
凭良心说,这条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对事业家庭两头忙,而自己还年轻的父母们。
在出言管教孩子之前,一定要先稳住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失控而吓坏了幼小的孩子心灵;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父母失控的情绪不仅会转移管教的焦点,造成新一轮争执的起点,还会给孩子制造一个叛逆行为的强有力的好借口。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盏明灯,在情绪智力的教育方面举足轻重;要知道,孩子未来情绪的健康发展90%以上的可能性掌握在父母手中。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情绪情感教育尤为如此。那么,做孩子健康情绪养成的启蒙老师,父母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