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
昨天下午,靠在落地窗旁边的沙发上读Lens对山本耀司的采访。
天忽的暗了下来,雨水连成串,对了刚才收到了暴雨黄色预警,隔着厚厚的玻璃也能感受到雨滴击起的尘土味。
昏天暗地的感觉与他正对味。
忽略他在时尚方面取得的成就,单看这个人的出发点和他想传达的内容,其实就是他成长的经历给自己构造的价值观。单身母亲拉扯着他,成长在歌舞伎町的正中央,很早就萌发出对女性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同理心,所以决定不惜代价,也要设计出不是为了讨好雄性而生的女装。
他在1981年就到巴黎办秀了,我2009年第一次接触他的服装时候,还是很有抵触心。不光是山本耀司,对川久保玲、三宅一生这几位日本大设计师的作品都很难理解,但他们几十年来在世界时尚史上留下的卓越成就让人尊重敬仰。最难得的是能在时间流动中仍坚持一种风格自成一派,并且尤其钟情于黑色。
“黑色是最有含义却没有被充分开发的颜色。它几乎成为我的第二肌肤。我用黑色保护自己,让我有机会拒绝无聊的程序化系统,让我可以安全地待在阴影里。”
今天看来,除了他们都有“视创作为生命的”源动力以外,还有这几个位“保持敌对状态”的反叛心——反对模板、反对制式、反对已有风格。
决定进入到欧洲市场,就要把直线剪裁和和服元素等日本标签的要素通通减掉,公平的用你们欧式的剪裁方式来一场对决。
流行显现身形的性感,我偏要用男士着装方式展露迷人个性。
流行色彩斑斓,我偏要黑白。
流行超短裙让女士裸露肌肤,我偏要夸张宽大廓形遮住所有肌肤等等。
山本耀司尤其崇尚不对称的美,这与日本审美方式的几个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是侘寂,
一是对于物体残缺和无常之美的接纳。
「 侘寂 」
[chà jì]
侘,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寂,时间的光泽。简单来说就是“空无一物”的美。
「 接纳残缺和无常之美 」
对称是简单地、平静的,总是展现眼睛预料到的,反映事物规律性的一面。这种完美代表着秩序感、强制力。人类某些珍贵的情绪和情感,都来自不对称的平衡。
人无完人,能接受这种不完美并以欣赏的眼光的肯定不完美本身独特的美。
有多少人理解不了这种美,相反就会有多少人为此而着迷。
有人说,喜欢它,因为穿他的衣服没有负担,没有紧张感,
有人会提到安全感,用他的衣服来掩饰自己不希望被别人看到的的害羞与幼稚,
有人会觉得穿上他的衣服,自己就变得与众不同了等等。
“当衣服消失,只剩下人,只剩下你,只剩下一种风度,那就是美,那就是本质。”
选择了一件衣服,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选择了一种人生。
这个世界是根据你的穿的衣服来判断你这个人的。
仁者见仁,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对相同物品的看法,他做到的,只是把这个物品完美的完成50%,剩下的50%则交由它真正的归属者,由他们去想象,去填充。
这就像日式美学中反复被提到的 “間”。
「 間 」
保留有空间和余地的设计方式。
既是「 断舍离 」的出发点,也是保持距离的存在方式。
山本耀司说,我喜欢在衣服和身体之间加入空气。
让肌肤和面料之间留出空气顺畅流通的空间。
也让女人的身体远离某些东西——或许是男人的目光或是寒冷的风。
这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他的出发点。
坚持了质疑一切主流的态度,在被批判了十五年之后,终于得到了大家接受和追捧。
有趣的是,得到褒奖后又因为成为了主流,他又感觉被禁锢住了,无法继续表达反对意见了,既迷失又无力。
人人都以为不良少年会长大。
可实际情况是,年龄增长,但还是年少时的感性,内心依然是个不听话的老小孩。
也会反复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写些随笔,也会拿起吉他唱起歌。
分享一段山本耀司与友人同作的歌词:
《我是吉普赛人》
烟很顺口
工作进展顺利
累了的话喝点儿啤酒
停滞不前地睡一觉就好了
这样的生活非常完美
我就是那样子的劳动者
冬末窗边
一只虫子飞舞着
我也是一个人
咱俩好相似
跟它说话
然后赶走了
我就是那样子的恐怖分子
想要去旅游
想要一个人待着
想去遥远的每人知道的地方
烦恼的时候
打打电话
见见朋友
喝喝咖啡
我是哪里都不去的吉普赛人
最后分享一段引发我的深思和强烈共鸣的对山本耀司的描述,
时尚于他来说,既不是狂热的爱好,亦不是一种职业。在我们所谓的各种形式下过度实行商品化的集团所掌握的一个充满欲望的世界里,他却什么都不想要。他甚至没有意识到那些。他追寻的是对个人身份的淡化和隐藏;要去无限接近稍纵即逝、昙花一现的事物;要避免一成不变的设计、定性的轮廓;要不停歇地追逐现实中尚未存在的东西。
他对自己仍不满意。
他既不在意那些对他不满的声音,亦不在乎所得的褒奖与荣誉。
他认为他所做的是一连串冒险的、很可能总是要返工的事情,必然不是令人满意的。
山本耀司把自己的人生比作一个身在船上,却没有船桨的人。
而我们只有一个念想:和他一起上船——并与他同在。
——法国记者、作家劳拉·阿德勒眼中的山本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