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提笔写过父亲。写过爷爷奶奶,写过妈妈,也写过姐姐,但唯独父亲,总觉得无从写起。
我的父亲和大多数的父亲一样,是个沉默内敛的人,从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一度认为父亲是个冷漠的人。他好像没大关心过我。记得我在县城读高中的三年里,父亲从没有主动到学校看过我,有时候办事从学校路过,他也不会进来看看我。他也从来不主动与我沟通什么,像别的父亲样问问学校怎么样?成绩怎么样?他从来也不问。
高中毕业,我一心只想着去见识外面精彩的世界,至于父母的真实想法我甚至都没有认真地问过,哟总是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做主,即使选择错了,自己将来也不会后悔。父亲母亲只说让我自己考虑好,他们支持我的意见。我高考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是省外的学校,对自己的选择一度沾沾自喜,甚至觉得痛快,有一种自己主宰命运的自豪感。
只是在开学要走的时候,我依稀看出了父亲的担心和疑惑。但他依旧默默,帮我打包行李,什么也没说。
2
有一点点懂父亲,是在大二那年的寒假,回到家的时候,父亲看到我显得格外高兴。不过也没和我多说几句。晚上的时候,妈妈告诉我,“你总在外面,我和你爸都很想你,可能是年龄大了,你爸有一次都掉眼泪了”,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像万马齐奔般的难以平静,原来父亲是那般在乎我,是我忽略了。
是啊,父亲根本不是个冷漠的人。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爸爸讲故事,爸爸看过很多书,肚子里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狼来了》、《狗哥哥》、《东郭先生》这些故事都是先从爸爸那里听到的。但爸爸轻易是不讲的,他总是先安排我和姐姐干一些活儿,做得好才会作为奖励给我们讲故事。有那么几个故事,至今在我的脑海里依然清晰,我的孩子央求我讲故事的时候,我就把它们讲给我的孩子听,这样的时候总是很恍惚,仿佛我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津津有味地听着父亲讲故事。
3
还记得那年,父亲在省城和别人合伙做装潢生意,父亲手艺很好,但不善言辞,出力最多的是父亲但年终得到的回报却寥寥无几。妈妈说,父亲的性格脾气根本不适合做生意,心太善,太好骗。在外面辛苦了一年,回家的时候,父亲勇他的血汗钱给我们每个人都买了礼物,我得到的是一件漂亮的浅粉色棉袄,带个帽子,帽子边缘一圈白色的毛毛,很是好看。在那个物资还不是特别丰富的年代,得到这样礼物的心情简直和得到一件稀世珍宝的心情也差不了多少了。
后来,听在省城的大姨说,为了买这件衣服,父亲跑了好几个地方,看这件不满意那件也不满意,花了大半天时间看了不知道多少件衣服后最后选中了这件。父亲自豪地对大姨说,我家这个妮子最懂事,学习还好,我得选个最好的给她。但回到家里,父亲什么也没说,甚至没有亲手把这件精挑细选的礼物给我。所以当时的我虽然高兴,但并没体会到父亲疼爱我的心。我真是个自私的孩子。
3
父亲是个匠人,一辈子实实在在、诚诚恳恳,话不多。小镇上认识父亲的人都说父亲是个好人。父亲只上了初中,便跟着爷爷学手艺,后来在当地工厂当了工人。后来工厂倒闭父亲失业了,失业那年姐姐两岁,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父亲先是回家务农,接着在镇上开了个机械修理部,家里的经济渐渐有了起色,家里的农活母亲自己忙不过来,父亲就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着镇上的修理生意。
父亲因为实在,不欺客手艺又好,所以找父亲修理的人总是很多。父亲很忙,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每天早晨,父亲总是匆匆吃完早饭就骑上自行车去镇上,从我们家到镇上很远,父亲要骑一个小时才能到,每天天黑才能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影回来。农忙季节,父亲还要下地劳作,看着他那么辛苦,我和姐姐也学着帮他们分担一些活。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好像也从没听到过父亲在我们面前说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4
我终于上了外地的大学,后来在外地参加了工作,还找了个外地老公,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了。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更是少的可怜。我常常想,孩子真是父母前世的债啊,无论你长多么大,父母对你的那份牵挂永远没有尽头。
我上次见到父亲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看着父亲鬓间白花花的头发,越来越弯曲的身体,眼睛里混沌的目光,我心里真的不是滋味,记得第一次听李健的那首《时间都去哪了》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是父亲的面庞,从年轻到皱纹满布,像放电影一般,时间都去哪了,我们长大了,父亲却老了……如果时光能倒回,我一定做个孝顺的女儿,一定花最多的时间陪伴父母。
好在,我还有时间,我还有弥补的机会。我的生活将会多许多这样的字眼,回家,陪伴,打电话,和父亲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