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傲一慢
昨日读季羡林,竟从老先生八十岁的感慨上,想到我这四十岁的感慨来。
这几日,不知怎的,一直有一些记忆的碎片涌入脑海,就那么猝不及防地把我之前过往的种种画面播出来,像是要明确地宣誓主权一般,告诫我无论想怎么变,它们都会跟在我身后,掣肘着我的所有行动,无论我愿还是不愿。
一、时间
当年高考,我第一年考中了医学院,但想着学医的压力,以及家里经济条件的压力,便没有去,选择复读一年。第二年,考中了师范学校,因不是自己想去,便服从了调剂,最终不情不愿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五年。
我时常回首那段选择的经历,心中生出很多的感慨。若是此刻出现平行空间,我那个时空过去的自己,会不会少了我这一世的烦恼,少了我这一世的无奈,进入大城市工作生活。届时,是不是另一番光景呢?
想着想着,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这些突兀的想法,是不是在表示我正后悔这一生呢?人生最可叹的地方,就是我们永远都无法确定未来的事情,等我们走近了、经历了,那些事情已然发生了。
所以,我们真正可以确定的,是我们这一刻的选择,是我们这一刻的经历。身处这经历中,最优化的选择,必然是遵从本心,必然是顺应时事。想到这里,我突然被自己说服:当初高考的选择,未尝不是我遵从本心的选择,因为从一开始我就不喜欢学医,也就不会选择去第一年考中的学校。
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的悖论,只是时势造英雄。我选择了,就得为当初的选择负责到底。若是我能时空穿越,若是我重新回到那个时间点,重新经历那些事情,我可能还是会选择今天的道路,哪怕换个地方,也会因为我的怨天尤人,继续这种心境的生活。
二、工作
当初选择来这里工作,似乎是一时冲动之举。来了没多久,就在想着辞职,没想到我竟然带着这样的念头,在工作岗位上干了十五年。现在,我依然带着这样的念头,只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走。
最初几年,每次看到有辞职离开的人,我总是很羡慕,总是感叹那些人勇气加身。但轮到自己身上,我却只敢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什么能力都没有,若是离开当前的工作岗位,就得被活活饿死。那些在工作中积怨的勇气,就这样在自我申讨的边缘消亡,我也在这里蹉跎了十五年的岁月。
三年前的经历,让我差点儿真的辞职走人。记得那时,我就像个受伤的候鸟,趴回父母的巢穴寻求安慰,却看到父母年迈,稚子年幼,已经不是我能经历变故的时刻。想着活过半生,我竟然不得不依靠工作来维系生计,心中更觉悲凉。
人到中年,我才赫然发现,除了工作,我竟然没有任何一点儿依傍,没有任何可以任性的余地。在遭到最沉重打击之后,在经历最抑郁时刻,我突然有了觉醒的认识:我必须为自己找到可以傍身的技能,可以毫无挂碍的经济基础,那些东西都比眼前的工作来得扎实。
目前,工作稳定,但在我看它不顺眼的时候,和它不待见我的时候,我将何去何从呢?想到这里,我决定为自己修一条管道,修一条可以让我在失去这份工作后依然可以安身立命的管道。这条管道,就是学习写作。
现在,写作已经成为我为之奋斗的终身事业。这项事业,能让我找回工作中失去的尊严,让我沉淀工作中焦虑的过往,让我找寻工作中丢失的意义。这一刻,我感到异常幸运,我触摸心门,找到了我这一生的热爱,找到了我追寻的意义,找到了我将为之奋斗一生的文字。
感念人生,我在为工作纠结挣扎之后,找到了写作事业。当新的契机出现后,我不再抱怨工作,不再纠结辞职。现在对于我来说,经营好写作事业,经营好工作内容,过好每一个飞逝的日子,就是最完美的状态。
三、改变
不经历变故,就无法改变。
十五年的工作,我将自己捆绑在那一方土地上,没有增长见识,也不曾经营圈子,更不曾提升能力,所以当变故来袭时,我才猛然发现自己连抵御最低级别的台风都很艰难。最终,我不得不像现实屈服,不得不在挣扎中求生存,不得不给自己带上紧箍咒。
“居安思危”,在安逸的时候不忘危机感,等真正经历的时候才不会慌乱。这个道理,在我脑海中无数次回响,让我下定了改变的决心。我不想再浑浑噩噩,不想再虚度年华,不想在挣扎图存。静下心来努力上进,我相信我可以有更多的成长空间,有更积极的工作心态。想到这里,改变发生了,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从我想要的改变的时候起,我开始阅读。重新拿起书本,闻着纸张的香味,嗅着文字的精髓,我的心境终于平静下来,我的思维也被一点点打开,可以写的欲望也在堆积。于是,在读了没多久后,我就开始写作。阅读和写作,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从我坚持改变的时候起,我开始关注时间。拿着本子记录自己每天干过的事情,思考每天想要做的事情,这样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进步。随着本子上记录的事情越来越多,看着写出的文字越来越丰富,我的心境也陡然开阔,不再焦虑和迷茫,因为我知道,我脚下的未来已经在我的改变下换了样子。改变的发生,让我可以看到更多生命的可能性,这不就是最值得的惊喜吗?
天际泛起鱼肚白,大地也逐渐变得敞亮起来,新的希望就在眼前。站在新年的起点上,回首我的过往,再看看我即将迎来的新征程,我赫然发现,生命过半,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