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人往,等我睡醒再说……
来北京玩遇见的高中男生说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他说未来肯定有更多的人失业。
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它是人类社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改变我们的未来社会。
他还觉得,服务业也可能被人工智能代替,机器会比人做的更好。
这时候我才明白,他说的更可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代替人类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人类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变。当第四次工业革命出现,前三次工业革命可以概括为工业革命的浅层变革,机器确实代替了人类很多,而机器却无法与人一样有自己的情感,能够解读来自人类社会的复杂多变的信息。
然而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我还是认为会非常漫长的,在我们的可触及的未来几十年都很难像前三次工业革命那样彻底的革新生活生产方式。更不可能从服务业作为突破口。
如若可能的话,也是极其久远的,便可忽略。
而如果让我解释自己的答案,只能阐述到“服务业更需要人的情感的交集”,就好比虽然虚拟现实的技术可以极为逼真的模拟恋人关系,甚至可以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新的婚姻观念会更为广泛传播。可技术可以实现的只能是接近,无法完全同质。如果技术到了一定地步,所能实现,一定能够做到的是代替充气娃娃而已。
另一个人说那个孩子“你还小,太天真。长大了就会觉得讨论这些没有意义。”
可我们所有人不都是这样的么,我们天真的以为改变不会降临,我们仍能够按照如今的生活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在和他认为可以认同他的大人们探讨着他认为的改变。可是,他只能被当做“异类”。
我不想否定他,否定他也是不对的。人工智能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改变可知,未来必将改变。时间问题,人工智能也会被“新人类”所拥有和打破。
也愿这个孩子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渴望,如此的“天真”,因为每一次对未来的思考都有可能变成真正的未来。所有的改变都源于对这个世界的美好的期待。
他还问“你们怎么看职高的学生。”,我想他所说的职高也类似河北的中专,就像高阳三中那样吧。
问这样的话,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对自己身份的模糊,他上的就是职高也看不上职高。
“我的身边找不到一个可以讨论问题的人,来北京也是因为这,想找到能和自己聊天的人。”他说自己很孤独。
这样的话不正是自己刚刚上大学时的困惑么,我那个时候的孤独应该不比他小。只不过我是一个三流大学的学生,他是职高的学生。
这样的话听到过太多次了,我要比那些不愿说出自己学校名字的同学要清醒一些。
我们的“出身”带着天然的自卑感。他也是。
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悲观吧。一个人首先不能否定的是自己。
“即便是这样,你才要更努力,更努力地寻找与你志同道合的人,你所想要的生活。”
我觉得个体的崛起最重要的品质是“自律”二字,这是他这个年纪要开始培养的品质。我庆幸在二十岁的一年里认识到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