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们不再为食不果腹而愁,也不为衣不蔽体遭尴尬。物质文化日趋丰富的今天,精神文化建设更应得到重视。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原来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演变为为丰富的物质文明与贫乏的精神建设之间的矛盾。其矛盾突出表现在占社会主体的中下层社会,尤其是下层社会中。其具体现象之一为:抚育好子女、照顾好年迈父母与进一步改善家庭生活环境之间的矛盾。在目前社会中,为人父母是那么辛苦与无奈。辛苦的是:不仅是怀胎所致的不适与痛苦,哺乳所致的万般呵护,更是对其一路成长所致的陪伴与照顾;无奈的是:父母为子女含薪茹苦,任劳任怨,尽自己一切可能去帮助他(她)们成长,却换来他(她)们不理解甚至是怨恨的回报。有人说自己父母太无能了,不能给我一个精致的生活,有人说我生错了家庭我一出生就比别人站得低,有人说自己父母太低级趣味毫无高尚可言,有人说自己与父母无法沟通没有共同语言。在他(她)们成长后,面对父母的日趋衰老,面对父母对自己帮助的日益减少,面对日趋竞争激烈的社会,他(她)们竟无视父母对自己的恩情,对父母的生病竟不闻不问,对父母的问候竟认为是难为情,自己的生活圈子竟毫无自己父母的痕迹,有的人为了不让父母拖累自己,也为了博取一所谓的好名声,不管自己父母是否愿意,把自己父母送入养老院。说起养老院,目前来说,只能用一个字形容:唉。尤其是县城的养老院,什么状况,大家都心知肚明。(我所在县城的养老院就发生诸起陪护人员虐待所护老人之事。主要是不能自理老人居多)。养老院的正规化,人性化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希望将来的养老院能给老人们一个家的感觉吧?其实已年迈的父母并不盼望自己的儿女给多少自已物质的东西,而是希望自己能得到儿女们的不时的问候与偶尔的探望。在我所在的村子里,有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婆,虽说七十多了,老头子也走了好几年了,可仍精神很好,自家的田地也没让出去多少,仍每天早出晚归,不辞辛劳,自己的儿女都在广东打工,一年回来一次。我记得,他们每次临走时,他们的母亲都会送他们到村最东头,在那百年黄桷树下,与自己的儿女离别。那眼巴巴直直地望着儿女们渐行渐远逐渐消失不见的目光,是那么让人辛酸,是那么让人泪目,那么让人哀愁啊。小时候,望着迫于生计为了改善生活而远赴他乡打工的父母,多少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可到自己年迈时,却又与自己的儿女每年忧伤地别离。呜呼!年幼时父母不在身边,年迈时儿女不能随侍左右,人生的悲哀莫过如此。看着阿婆在黄桷树下空洞无助哀愁的目光,我不胜唏嘘:古有"望夫石"今有"送儿树"啊。不管"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多么响彻大地,不管各类媒体如何宣扬社会传统美德,不管做儿女的事业有无成就,目前,主要是广大农村的老人要想享受天伦之乐这一普通愿望还是难以实现。一方面,是社会变革所致。目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好际遇,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时间包括思想参予其中,以便促使变革的加剧;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性使然,你过得好,我也要过得不比你差,在家无法改善家庭处境,就到开放中的机会多的环境去。正是由于这些思想所致,使广大农村人们尤其是较落后的地区的人们,下意识或无意识地远离自己年幼的儿女年迈的父母到自己认为能给自己带来改善自己家庭处境的地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前赴后继。虽然有些自己的孩子与父母与自己一同在外(主要是孩子在外而年迈的父母被留于家中),但由于是外来户口,涉及到子女的教育,生活等一系列由于户籍所致的一系列问题,虽说目前较前几年,此类问题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注意,仅是改善而不是改变,不是根本的解决。即使能解决"随工子女"的教育等问题,可实质上,他们所享受的教育资源却与本地户口有天壤之别:他们大多受读于二三流学校或私人学校。说起私人学校,好多人头脑第一反应就是贵族学校之类的在人们头脑中印上的"管理好,资源好"的高大上印象。实际上,他们就读的私人学校往往是有钱之人抓住外来户口难入本地的空隙,拼湊一些资源,做噱头罢了。这类学校往往无正规的师资力量,无齐全软硬件设施,无法达到正规学校的办学育人标准,他们只是给农民工子女提供一个"教育的暂时落脚点″罢了。再则,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也会导致子女接受教育的困难。于子女而言,他(她)们受不到正规的良好的教肓,于自己年迈的父母而言,他(她)享受不到天伦之乐,这正是目前摆在广大农民工的矛盾所在。当然,随着他(他)们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提升,有些母亲会在家抚育儿女,孝待双亲。这些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于社会底层人们受益于社会的进步所致的思想提升,不再一味沉溺于挣钱之中,而回归于帮助子女思想提升的好的现实中,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即使给了自己子女优越的物质生活,可子女不曾有自己赖以生存的能力,再多资源也会耗尽,况且大多数人能给子女的远远不入达官显贵富豪们所给其自己子女的千分之一。要让他(她)们,拥有超过自己的能力,要让他(她)们不光要守住这份家业,更要丰富扩展这份家业。而要使他(她)们拥有这份能力,就要求为人父母者,要放远眼光,不要局限于眼前利益,而要忍一时生活之艰难,将生活的重心向提高子女的成长方面倾斜,使他(她)们从小享受完善的生活:比如,良好的家庭氛围,正规的教育,等等。使他(她)们心智健全,不愤世嫉俗,不自甘堕落,妄自菲薄;使他(她)们从小志向远大,不甘人后,弱者变强,强者更强;使他(她)们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协调发展,从而使自身内部与外在无比强大;使他(她)们不要重蹈父辈们的覆辙,让抚养子女与照顾老人这一矛盾得到根本性地的解决。希望现世中的人们,从现在做起,改善自身,进而改善家庭,从而根本改善社会,让中华传统美德再谱新章!!!
感恩父母,育好子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