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好好活好当下,远比学习怎么活好未来必要的多,实用的多,好好研究怎样活在当下吧。
有人说:只在当下可能目光短浅。
也有人说:未来是现在自己种的因结的果,所谓的活好现在与期待未来是有一定关系的,未来的果指引着你现在种的因,你想要牡丹却种茉莉,最后收获的是茉莉,你可以通过茉莉换牡丹,最后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牡丹,所以对于未来与当下的时间状态会换成你自己想要那些。
我们应该“活在未来”还是“活在当下”呢?
最近看了脱不花创业的分享,如何判断一件事是不是正确,把时间轴拉的足够长,如果这件事值得去做,那就去做。
但有时我们经常会有“做这件事太晚了”的想法。
就像买房,2016年上半年每平方7000,有些人没有买,觉得这地方以前都是农村,荒郊野岭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方便。
2016年8月份,看好的那套房子涨到9000一平米,有些人觉得错过了买房的最好机会,已经晚了,还是没买。
结果2016年12月份,同样的一套房子到了15000一平米。6月份买一套房子晚了吗?从现在看,并没有。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早晚,而在于你是否有很长的时间观,放眼于未来,是否把握住了事态整体的走向。
“活在未来”是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你想要的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长立志”,什么是“志”?其实就是目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想要瓜,豆的收成再好,对你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不是你需要的,就像有些人不理解每天4点起床奋斗的人干嘛活的这么累,他们的目标可能是享受生活,而不是取得成就或是成长。
难道“活在未来”是正确的,“活在当下”就一定错嘛,未必。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就有机会把它做的更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时机”上,对大多数人来说,与其等待,不如现在就开始。并不需要做好准备再上场,可以边上场边准备,先上场再适应。
做一件事前各种想法设法的逃避,拖延,带来的心里成本比做这件事本身更累。
最近在逐步养成早起习惯,每次被手环震醒都要在床上纠结好久。
好困呀,不想起呀,今天好冷呀。
这样的想法在脑子里不断浮现,要么花10分钟自我斗争,挣扎着起身,要么干脆被自己打败,继续睡,起床后各种自责。
其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立刻起床,现在就行动,活在当下。
这时候如果想象自己已经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而且通过了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我想早起这事儿会变得更难。
因为大脑是分不清现实和想象的,在体会假想的成就感带来的快感后,将不再有激情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必定原告失败。
“活在当下”更多的是在微观角度,从具体的事情入手,做好每件事,而不是只停留在对未来幻想上,立刻行动,不等待,不迟疑。
能够掌握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而是取决于能够调用多少知识,把知识当作一种技能去操练去实践。
“活在未来”和“活在当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多选择,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和时间段来回切换。
《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说,不要把今天不当回事,如果认真充实的度过今天,明天就会自然而然的呈现在眼前了,如果认真的度过明日,那么就可以看见一周了,如果认真的度过一周,那么就可以看见一个月了…
即使不考虑以后的事而全力以赴过好现在每一瞬间,先前未能看到的未来就自然而然的可以看见了。
毕竟,未来也是即将到来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