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清明节前回鄂南老家挂清明(本地土话,清明节到逝去亲人坟前的祭祀活动),天气很晴朗,莺飞草长,油菜花开满了田野,到处一片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节当天上午坐大巴跨过洞庭湖大桥来到湖南岳阳,准备坐傍晚的高铁返京。岳阳距离老家只有100公里左右,初中时候就知道岳阳有一个名闻天下的岳阳楼,一直觉得它的飞檐和楼顶有点怪怪的。虽然很多次到过或路过岳阳,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登上岳阳楼。这次刚好有空闲,虽然老天开始下雨了,也挡不住我游览一番、领略这巴陵胜景的心情。
岳阳楼景区南大门是一座砖木单层传统特色的屋宇,建筑造型及门窗、梁柱的装饰颇有洞庭渔米之乡和湖湘文化的神韵。正门上方所悬匾额“巴陵胜状”四个金色大字,很有气势。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人工岛上“五朝楼观”景观,是以青铜微缩铸造的形式,重现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风格各异的岳阳楼造型,再现了岳阳楼在漫长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脉络,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艺术感。
经过曲折的走廊上山辗转到了洞庭湖边,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迎面是一个高大宏伟、古朴庄严的门牌楼,只见如意斗拱,琉璃瓦顶,青石横楣上书“南极潇湘”,背面刻着“天边月白”,放眼洞庭湖,湖边新竹的嫩枝高高俏立,湖面云雾笼罩,一片苍茫。
再往前走,顿觉豁然开朗,一个大平台上黄灿灿的岳阳楼便矗立在眼前了。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下瞰八百里洞庭湖,前望茫茫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在1800年的漫长历史变迁中,几经风雨沧桑,岳阳楼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有史可查的修葺就有30余次。现在的岳阳楼是清光绪六年(1880)岳州知府张德容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以“整旧如旧”为宗旨的落架大修,1984年5月1日竣工并对外开放。
岳阳楼高19.42米,它的规模形制在江南三大名楼中是最小的,但它却是最有特色的,因为它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唯一保持原址原貌的古代建筑, 完整的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和特色。
岳阳楼的特点概括起来十个字: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江南三大名楼中,滕王阁有七层,黄鹤楼有五层,那么岳阳楼为什么只有三层呢?因为岳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打仗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方能百战百胜。所以岳阳楼三层分别代表天时、地利、人和。岳阳楼建于城门之上,没有打地基,犹如一座空中楼阁,它主要靠楼内四根直径为50厘米的楠木金柱承载绝大部分重量,自楼底贯穿楼顶。岳阳楼每层都有高高翘起的檐角,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叫做飞檐。而且它每层檐角上的装饰物都不一样,一层为凤,二层为龙,三层为云,意为龙凤呈祥。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结构,这个咋看起来有点怪怪的,拱而复翘的象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汉族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岳阳楼整个楼体全靠我国古代传统工艺用木料榫接而成,没有一颗铁钉,一块砖石,结构非常严整精巧,是一个纯木的建筑,在1984年大修时80%还是沿用清代光绪六年(1880年)的建筑木料。
进入主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岳阳楼记》雕屏,黑底绿字,由12块紫檀木组成。转上二楼,竟也有一幅《岳阳楼记》雕屏,黑底金字,由12块紫檀木组成——其实这幅才是真迹,珍藏品!登上三楼,正中悬挂着杜甫《登岳阳楼》诗的木刻雕屏:“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雄健挺拔。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最短的一副八个字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站在三楼凭窗远眺,洞庭湖春水涌动、君山如黛,水天相接、烟雨朦朦,几只小船点缀湖中,好一派烟雨江南湖光山色。登上岳阳楼的确让人心生感慨,正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还有明代诗人杨基的《岳阳楼》中“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岳阳楼南侧是“仙梅亭”,仙梅亭呈六边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上盖绿色琉璃瓦,状如出水绿花。北侧与仙梅亭遥相呼应的是“三醉亭”,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传说故事而得名,歇山顶式仿宋建筑,门窗雕花精细,藻井彩绘鲜艳,外形装饰华丽、庄重。
岳阳楼往北,看见一座小乔墓,又名二乔墓,传为三国周瑜军府花园。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苏东坡手迹“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穿过长长的花岗石台阶,便下了城墙,抬头望就是岳阳的古城西门——岳阳门,因临近洞庭湖,成为水路进出岳阳城的唯一通道,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平时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岳阳门由巨型条石砌成,城门洞呈拱形,高四米,长四十二米,为清代遗物,岳阳楼即雄踞其上。“岳阳门”为乾隆十二年岳州知府黄凝道所书,笔力清瘦、端庄凝重。
岳阳楼,见证了多少岁月沧桑、悲喜忧乐,多少兵戈相争、朝代更替,也见证了多少文人豪杰的幽思和情怀。
岳阳楼在美学、力学、工艺学、建筑学等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被称为“岳阳天下楼”是名副其实的,而岳阳楼之所以能延续千年闻名天下,还因为它是一座有人文、有灵魂的楼阁——范仲淹作的千古雄篇《岳阳楼记》。一篇《岳阳楼记》成为千秋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名句,自此岳阳楼名扬中外,成为千古名楼。
其实范仲淹没有来过岳阳楼,是在贬放河南邓州时根据岳阳楼的画作“看图作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而已。
对于现代人也要学一点“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人生起落、悲欢离合能正确看待,能看淡,同时保持一份对国家对社会的赤诚情怀。正如月有圆有缺,正如天有晴有雨,也如人们过清明节,一方面有缅怀和祭奠亲人的悲伤,一方面也有亲友相聚、外出踏青享受春光的喜悦。
(作者:王志明,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