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分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为五年级的学生直观思维占优势, 抽象思维还受一定的限制。 另外, 学生的思维可能也受比较整数大小方法的阻碍, 因此, 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 学生出错的机率可能会高一些。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课前, 先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纸或一张正方形纸。
一、 分子相同, 分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 折出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 并涂上颜色; 然后再折出它的四分之一, 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再折出它的八分之一, 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仔细观察涂色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即 1/2, 1/4, 1/8 谁大谁小? ) 启发学生思维, 如果继续对折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同桌交流想法。 汇报想法。 孩子们都能理解, 同一张纸,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每一份就越小。 这是一种成倍缩小的情况, 为了避免给孩子们造成知识上的误导。 接着,我又用课件让生观察, 同样大小的图形, 平均分得份数不一样, 每一份的大小就不一样,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每一份就越小。(不是成倍缩小的情况)。 这时, 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 老师, 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纸呢? 我并没有及时给予回答, 而是启发学生想, 在比较物体的大小、 长度、 轻重时, 这些物体必须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 才能比较呢? 这时这个学生恍然大悟(必须在统一单位的情况下)。 这时, 又有一位爱提问题的学生问: 老师,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每一份就越小, 那每两份呢? 我说: 你想一想, 同样都是两份, 分的份数少的大,还是分的份数多的大呢? 经我这已提示, 这位孩子明白了, 微笑地点点头。
二、 分母相同, 分子不同的情况:
我认为, 这种情况孩子容易理解, 直接引导孩子观察图形, 他们从图中的涂色部分一眼就能看出谁大谁小, 因此, 我没把重点放在这种情况上。我认为, 这样处理教材,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掌握起来也较轻松,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完整的、 正确的认识。
今后我们在备课时, 在认真备好本节课的重难点、 设计好教学过程后, 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 一定要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学生的接受情况, 既不能过高估计学生, 又不能过低估计学生。 只有这样, 学生学的才能轻松, 应用灵活, 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