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围城》,吸引我的仅是作者那辛辣讽刺的语言和绝妙贴切的比喻,囫囵吞枣地读完几章过后,只感主人公行事的荒谬可笑,又因觉剧情发展过慢而屡次停滞,读至快大半方渐至佳境,一气呵成读罢,感慨良多。
小说主要通过描述主人公方泓渐留洋归国后与苏文纨、孙柔嘉等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以及他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上的经历和遭遇,使读者一同随其接连陷入爱情的围城,在事业的围城中挣扎,最后又屈服于时代的围城的人生坎坷,以讽刺的笔调展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空虚和彷徨。
主人公方泓渐出生于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却又留学海外,受到西方教育的熏陶,他所面临的是一个过渡中的时代,这也注定了他复杂的精神围城和命运围城。小说开头展现的净是他荒唐可笑的一面——为了应付父亲和丈人偷买博士文凭风光归国又禁不起旁人的吹嘘,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被鲍小姐引诱又拘谨扭捏放不开……直到他遇到了心爱的唐小姐后一颗真心和盘托出,他的形象才逐渐丰满起来。毫无疑问,他有着被动的、懦弱的、失败的一面,满腹自尊心却又没有足够的才学来支撑,看似傻事做尽却又不是真正的坏人,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还时常把握不了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也是个单纯直白、对朋友仗义、忠厚老实的人,他追求简单、纯真、朴实的爱情,渴望幸福的家庭生活,也会在事业上的坏现象中进行一定的挣扎并始终没有泯灭良知。他试图摆脱命运的枷锁,渴望逃离“围城”,却又因自身的懦弱妥协而不得不进入又一座围城。方泓渐就像那个时代所有的忠厚老实人一样,既不作恶也无英雄气概,既与世无争又于事无补,让人悲哀他屡屡被人陷害排挤的遭遇,末了只能恨其不争就此作罢。书名《围城》的本意是指“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描绘的是人们对理想憧憬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究其本源是人性的矛盾与对立铸就的人性的围城在捉弄人们的命运。
方泓渐并不是那唯一禁锢在人性的围城中苦苦挣扎的人,是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性渐渐扭曲。在作者的笔下,当时的社会是存在复杂性和黑暗性的,黑暗的社会像一个围城一般,将所有人都困在这座城里,使得人们的生活是黑暗的,心灵也是黑暗的。小说中还对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官场的腐朽堕落、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和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描绘,作者以戏谑的笔调,形象地勾勒出纷繁复杂的知识界众生相,展现出一幅中国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图画。而作者正是要透过主人公方鸿渐的眼睛,通过他的人生历程,看到、经历这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揭示知识分子阶层的悲剧性堕落,从而彻底否定了这一阶层赖以生存的令人绝望的腐败社会。
最后想以作者钱锺书在小说中的一段话作结:“一个人的缺点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且地位爬高了新标识。”其实人性的优点跟缺点一样,如果没有爬树的经历,这些潜在的东西就不会被人发现,如果不勇于去重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只会像书中的人物一样冲不进别人的城,也走不出自己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