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5·20,你们都是怎么过的,还是说压根就没过?
我的5·20,是这么过的:约同事逛了一天街,吃了想吃的东西,街上给自己买了一支玫瑰,回来的时候插在了我桌上的小花瓶里。我没有男朋友,所以今天只跟我爸我妈打了视频电话。
前几天母亲节,刚给我妈买了礼物,我爸明显有些嫉妒,趁今天5·20,我把我爸的那份也补上了。电话最后,我对老两口说了那句酝酿很久的“我爱你们”,爸妈同样羞涩,但看得出来,他们很受用,笑得像朵花。
挂断了爸妈的视频,我给最好的闺蜜发了个520红包,几乎同一时间,我也接到了她发来的红包与节日祝福,我们向来如此心有灵犀。
很多人说,过节就是过钱,喜欢过节的人就是矫情。但我就是喜欢过节,喜欢纪念日,因为我看重仪式感。
所以每一个类似于5·20的日子,即使我一个人,我也会慎重地把那一天过好。我觉得,仪式感能让人幸福。
02
我朋友圈里有一位很温暖的母亲,我很享受看她的日常动态。不管多忙,她每天都会坚持早起,然后给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做一顿色香味俱全的早餐,做完后摆盘拍照,配图发文。晚上,她会分享跟儿子一起看的书、给儿子讲的故事、儿子当天在学校的成长等等。
她不是家庭主妇,她有自己的事业,开店、出差、采购,每天也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无论多忙,她从来没停止给儿子做早餐这件事。母亲节那天,她分享了从儿子那里收到的礼物,一幅简笔漫画,笔触稚嫩,却爱意满满。
她也偶尔会在朋友圈里卖东西,但我却从来不舍得屏蔽她。
我爸向来注重节日的仪式感。
长大以后我就越发难得在家里过节,去年中秋节在家,朋友约我去唱K,我收拾东西准备出门,我爸来了一句“那你栗子是不是不吃了?不吃我不煮了”。
我爸脸拉得老长,我不明所以。我妈善意提醒:“今天中秋节,月圆人团圆,唱歌哪天不能去,非得今天”。我默默地打开微信,推掉了约会。
我跑到我爸身边,撒娇道:“爸,我决定在家跟你学习煮栗子,就不去唱歌啦”。我爸瞬间像个孩子一样喜笑颜开,其实就算我走了他还是会把栗子煮好等我回来吃,只是他不想让我走而已。
父母子女一场实在不易,不要总是爱在心口难开。
03
我身边很多人不爱过节更不注重仪式感,堂哥就是其中之一。结婚前夕,堂哥跟谈了四年的女友分手了。其实我早有预料,因为他这个人实在是太寡淡了。
堂哥女友是同学介绍的,挺活泼开朗一女生,爱吃、爱玩。在女友的硬性要求下,他们一年会有几次远行。旅行中的堂哥几乎处于失联状态,因为他从来不发动态,他的行踪,我们都只能通过他女朋友知道。
除了女友的生日是记在手机备忘录里之外,两个人的其他纪念日堂哥一概漠不关心。他每年送女友的生日礼物也都没什么新意,好像只是走个过场。
第一年送了一个绿色的包包,第二年送了一个黄色的包包,第三年送了一个粉色的包包,第四年他想送黑色的包包,被我制止了。我问他:“你是想跟她分手吗?”
果然他们还是分手了,原因不是堂哥连续三年都送了女友包包,而是他婚都不求就想直接结婚的草率态度让女友忍无可忍。
你真的爱她的话,要让她知道啊!
去年是老爸老妈结婚25周年,结婚纪念日前几天,老爸突然神秘兮兮地在微信上发给我一个问题:“纪念日送女生什么礼物好?”
我笑惨了,感觉老爸越老越调皮,但越调皮越可爱。被我一秒识破目的后,老爸还紧张兮兮地让我不要告诉老妈,说要给她一个惊喜。
其实他不知道,老妈也早就为他准备好了礼物——一件手织毛衣。我妈已经十几年没织毛衣了,为了这件毛衣,她手上缠满了胶布。
我特地申请他们互换礼物时要跟我视频通话,结果是,他们笑嘻嘻,我却哭惨了。
04
前段时间,跟我玩了十几年的好闺蜜结婚了。为了纪念我们多年的友情,我想在她人生最重要的日子里送她一份特殊的礼物。
我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向她索要了她的婚纱照,整理了我们这些年一起拍的照片。然后花了一整个晚上为她做了一个照片盒子。婚礼当天,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礼物,然后感动得差点把假睫毛哭下来。
每次情人节,我闺蜜都会给我发红包,别人有情人,我有朋友;每次愚人节,我都会换着套路骗她,得逞后贱兮兮地看着她发“我又被这个坏人骗了”的朋友圈。
我们珍惜彼此,所以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做这些看似无聊的事情。
我爸常和我说:你对生活什么态度,生活就会怎样对你。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远远不够,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小王子》中的狐狸说,“(仪式)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这一时刻,因为它只属于“我们”,所以值得纪念。
你有多爱我,你不说,我永远都不知道;我爱你,所以愿意为你做这些事情;什么仪式感都没有,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没事喝喝咖啡,买点绿植装饰生活,跟心爱的人说一句“爱你”,重要的日子里送出一份礼物......
都是些小事情,无关感性、无关文艺、无关矫情、无关物质,只是带着仪式感生活,我感觉更幸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