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扑在微信阅读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这是怎么了?Kindle、iPad、纸质书,不怪我,微信阅读那个小婊砸太勾人了…
周三,微信读书排行榜显示,本周已经有人读了14个小时38分钟的书了。累计时间会在每周一零点清零,也就是意味着,这孩子平均每天读了将近5个小时!这是一种怎样的魔力啊~
手机阅读的APP早已有很多,微信读书的走红,是为啥?
零、来人呐!
微信读书抱了微信的大腿,不火也是很难的,至少在它上线的头两天,就有很多体验用户。群主基础打得好,推广起来事半功倍。但是,我在下载微信读书之后没多久就卸载了。搜啥啥没有,留你作甚?16G用户的APP席位可是很宝贵的,况且当时我刚买了kindle。
重新捡起它,完全是跟风。猴年春节期间的大规模造势,微信读书红包在好友间蔓延开来。发红包嘛,大家都是很喜欢的。光发红包,还不够,还有转发赠书。这个功能有点“贱贱的”:想看这本书?可以,要么花几块钱买,要么就先送给你朋友,然后你也可以免费领取了。领书的人沾沾自喜地领完两本,兴趣渐渐起来了,然后告诉你:领取书籍已达上限,想看?你也转发送人吧。
这是一个很厉害的循环,领取有上限,转赠无上限,已经扎入这个坑里的人,源源不断地用“送你一本XX书”来吸引坑外的人。这种扩散几乎不需要维护,可以自然而然地一直进行下去。
一、让人欲罢不能的产品细节
1、功能目录
微信读书的界面设计很有趣。
第一屏叫「发现」,告诉你,你的好友们最近在读什么书。这其实就是个基于好友关系的书目推荐,也是微信读书的社交属性的体现之一。出于跟风和好奇,用户点开一看究竟的可能性非常大。区别于一般APP的热门榜单推荐,也会让人觉得更加耳目一新。(其实,它是一个简单的个性化推荐)
2、自动跳转阅读进度
这是一个很贴心的小细节:在(没有返回书架)直接关闭微信读书后,再次打开时,看到的并不是首页的发现,而是自动打开你上次阅读的页面。这就省去了多次点击,可以更加顺畅地进入阅读中。
3、试读段落
在想法中,可以看到好友(或热门)的原文引用或短评。这时,可以直接点开对应的段落,试读一两页,再决定是否加入书架。
4、分享界面
微信读书的分享界面很好看,有点像锤子便签。
好看这件事有多重要?美是第一生产力。
发了这样好看的引文截图,朋友圈都会有人问是什么app…
二、让人欲罢不能的社交属性
抱着微信的大腿,也是要玩得有技巧的。微信读书的社交属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处:
1、想法
「微信读书,让阅读不再孤独」,可以很方便的看到他人的想法,会有一种你不是一个人在读书的感觉。读书的时候点开看看别人的想法,又让我想起当年拿着学长学姐留给我们的写满笔记的旧教材,似乎有了温度。
2、排名
和微信运动一样,排名很容易刺激人。微信读书的排名精确到分钟,属于肉眼可见的增长,很容易让人产生“再读5分钟我就超过他了”的念头。人嘛,毕竟都爱面子,谁不愿意被人认为是爱读书的人呢~
3、推荐
也就是前面说过的首页「发现」,这也是个核心功能。集中体现了微信读书的社交属性,也是别的阅读类APP难以模仿的一块。
三、让人欲罢不能的书币刺激
1、红包 & 转发赠书
红包营销,算是把大家“骗”过来的第一步,很直接,加上转发赠书,伤害加成,哦不效果加成。
2、时长兑书币
这也是个很不错的创意,看似牺牲了一些利益,但却增加了用户的黏性。
大家都爱占便宜,一边读书,一边赚钱,这个feel倍儿爽。半个小时,一个书币,兑换难度也不大,很容易就能凑满。
四、一些遗憾
夸了这么多,简直像个托。
其实微信读书有个致命的缺点,尤其是最近读《餐巾纸的背面》时,我不禁问天问地问命运:图呢?
两块钱的电子书,要求也不能太多,但这确实非常恼人,有的书没有图无伤大雅,但有的书,没图几乎失去意义了。所以我也渐渐回归纸质书,毕竟踏踏实实,看得见,摸得着。
不过微信读书还能算是我地铁上的必备消遣,说到这里,又想起来一个产品细节:离线阅读。打开过的书会自动下载,即使没有信号也不影响阅读。
结语:
当我们爱上微信阅读,也离阅读更近一步。
孤独就孤独吧,读书本来就是一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