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说过:“现在的年轻人是,睡前想好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
其实我倒觉得,不止是年轻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过这样的迷茫期。现今,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鸡汤和励志充斥在身边,但这些文章真的能带给我们多少改变?
你是否正在经历这些事情:
想要在新的一年减肥,但仍然以明天开始为由;
想要戒烟,却总把“最后一根”挂在嘴边;
想要早睡早起,放下手机已经凌晨……
2019年,你的flag还要半途而废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想要去改变的决心,而是我们的方法不正确,那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就是众多媒体人裂墙推荐,由肖恩·扬所著的《如何想到又做到》。
肖恩·扬是行为科学领域的新一代权威人士,他整合了现有的技术,让人们先了解自己的行为,然后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行动步骤。
正如肖恩·扬所言,他的出发点是帮助人们从理解行为到做出改变,由此他创造了7种能够带来持久改变的武器。
这里,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以便大家可以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武器”和方法。
01、万事有步骤,要事最为先
第一种武器是:阶梯模型。
以减肥为例,实验人员找来了126位体重超重的女性,让她们在6周内减肥,实验人员将女性分为了两类,一类聚焦于减掉大量体重的梦想,而另一类则制定了按照阶梯式减肥法的安排。最终,阶梯式的减肥法减去了比预料更多的体重,但是专注于梦想的却不减反增。
这个实验证实了:为了改变行为,要关注日常过程,而不是关注结果。
用王健林一句著名的话来说,先实现一个小目标,比如一个亿。
肖恩·扬在这里说到了,我们要有梦想,然后为之制定目标,很多人就此打住了,可实际上才刚刚开始,我们还要根据目标去细分步骤。
如果你问,要分得多细?
书中的回答是,能多细就多细。
因为人们只有在完成了一件事情获得了相应的奖励后,大脑才会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会让人们产生愉悦的感觉,想要继续坚持下去。所以,如果只制定梦想,当你的完成度明显低于预期时,多巴胺便不会释放,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半途而废。
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短期目标和步骤,而非长期梦想。
在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目前认为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书中研究者的分析发现,人生头3件事情最重要:金钱、社会关系和健康。
那么分享给大家的第二种武器就是:要事为先。
我们需要将生活里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情重新评估,然后找到最重要的东西,并且为之坚持。而重要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变化,因为生活可以让人们产生新的动机和做事的理由,如果可以学会将焦点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哪怕是个悲剧,也能拥有快乐和幸福。
就像在1770年,英格兰人威廉·阿迪斯因为在伦敦煽动骚乱被关进监狱,但正是因为这个悲剧式的事件,却让威廉在监狱里意识到了口腔卫生的重要性,由此,他创造出了“牙刷”的雏形,并且在监狱时就成为了极富有的人,之后,他又创办了公司慧齿牙刷。
所以说,找到那件对自己最重要的事,而且重要到你愿意为它而改变。
02、交友有磁力,思想别冲动
第三种武器叫做社交磁力。
正如古语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书中说到了社群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也就是我们的社交圈。但并不是所有的社群都能够带来持久的改变,我们需要寻找的是具有社交磁力的社群,社群里的同伴榜样会成为启动社群“希望”的关键。
这个榜样的标准用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可以一目了然:
当我们在孩子学会游泳后,尝试很多办法想让他摘掉泳圈,可他始终不愿意,之后却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游泳活动中成功摘掉游泳圈,回来后却若无其事的说,我们班的谁谁谁就没带游泳圈,我也不带了。
所以说,榜样的标准就是“相当的基数和心理特征”。
当然还需要与社群中其他同伴的互动等,它的运作机制是让彼此间形成一种健康的压力,想要让自己去坚持,并不是自己不参与就会受到惩罚的奖罚模式。
社交磁力这样做的核心就是让他人成为推动自己改变的力量。
接着我们再明确作者的一个观念,肖恩·扬在这里说到,持久的行为改变通常并不是始于意识,而是身体上先做一些小小的行为改变,接着意识才能反映做出这种改变。
这就是我们的第四种武器:行为在前。
前人经常会说改变始于意识,而肖恩·扬根据神经记忆则得出了改变行为,意识才会跟着改变的结论。
当然,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部分是,自我认同。
同样的,如果你经历了几次失败的过往,按照励志成功文章里面的说法,你要告诉自己“我不是失败者”,但这样很难改变现状,神经记忆不是靠着自我暗示,而是从行为入手,用它重置你的思维,好让我们不再觉得自己真的是个失败者。
其实,这一点戳中了我们很多人的痛点,现在大多数人经常做的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但现状不会因为你想了多少而改变。
春节期间褒贬不一的电影《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就将很多导演想了但没有去行动的事情,率先行动了。有人对这部电影恶评不断,可他确实在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留下了名字,并产生了涟漪似的影响。
如果我们国家的导演只是在脑海中用意识去拍摄科幻电影,那我们只会被越甩越远,可改变需要的是行动。
行为的改变,才能让意识随之改变。
03、让事情容易,让习惯默认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总是希望事情变得很容易去做,并且也会坚持去做那些极度容易的事情。
而第五种武器,极度容易的心理学原理就是:穿越障碍物。
我们需要掌握三个方面以此来消除障碍,让事情变得容易坚持下去。
第一个方面是控制环境,如果你想要减肥,但身边的朋友今天去火锅,明天去烧烤,宵夜汉堡包,在这样的环境下,管住嘴似乎变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
第二个方面是,限制选择范围,以购物来说,面对玲琅满目的商品,我们是否有过“选择障碍”的时刻。研究表明,在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的一家杂货店,老板在走廊里向顾客们提供优惠劵和果酱样品,第一周提供了6种果酱,第二周提供24种果酱,最后选择余地较少的顾客反而对果酱更感兴趣,购买率也高。
虽然人们总以为自己希望拥有更多的选择,但实际上,选择太多会让一个人难以选择。
第三个方面,我们需要创建路线图,这个方面和我们前面提到的阶梯模型有相似之处,因为,拥有行动计划的时候,可以让人更容易去做一件事情。
让事情变得简单、容易,才是聪明的做法,并且有助于我们坚持到底。
而第六种武器叫做,反复铭刻。
意思是说,重复一个行为就能教会大脑记住它,让它更容易被坚持下去。
一个行为在被重复了一定数量后,会变成我们的习惯,而习惯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在大脑里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习惯就变成了默认行为。
奥运会金牌得主迈克尔·菲尔普斯,他有着一套高度纪律化的赛前仪式,从12岁起,他就会在每次游泳之前做相同的事情。按照固定的方式拉伸、听音乐、摆手臂等。这套仪式让他在疲惫的日子里依旧能够获得游泳的动力,因为熟悉的习惯已经铭刻在大脑,并且产生了“粘性”。
坚守过去给自己带来成功的习惯,能够帮助人们将行为贯彻到底,在将来也有助于实现类似的成功。
04、将坚持变成兴趣
“如果人们做某件事情感觉到了奖励,就会继续做下去。“这个就是最后一种武器,致命吸引的原理。
那奖励是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奖励是强烈的,就像是一个好几天没有吃东西的人看见食物似的那种渴望。
但如何得到这种奖励呢,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是,让你做的活动本身变成奖励,不要只是想着得到某种奖励,研究表明,如果奖励停止,行为极有可能恢复到原先的样子。
所以让活动本身就变成一种奖励会更好的坚持下去。
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出道就是参加江户川乱步奖的写作,当时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5年写5次稿,如果都没有结果就放弃,最后5次稿都取得了成功。之后,创作成为了东野圭吾的致命吸引,他的编辑曾说,东野圭吾的原动力是对创作的兴趣、诚实的态度以及对小说不知疲倦的探索之心。
自1985年出版了《放学后》,截止至今,东野圭吾用33年的坚持一共出版了93部作品,平均下来每年2.8本。这也许就是肖恩·扬所说的,极度的吸引能让人无法克制地坚持下去。
总结一下能够带来持久改变的7种武器:
阶梯模型、要事为先、社交磁力、行为在前、极度容易、反复铭刻和致命吸引。
当然,行为改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能指望一本书能够带来多大的改变。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坚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让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