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这三个短句时,我在第一时间陷入迷茫。好在作者循循善诱, 且内容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并存,让我渐渐走出迷雾。
说不,说要,以及牢记自己想要什么,是自控的关键。
显然,平常的自己只知道说不很重要,而忽略了其他两种力量。
因为要专注学习,我曾经一段时间内与各种事物进行着拉锯战。例如手游。一局时间很短,趣味性足,反馈即时。然而我就像吃瓜子一样停不下来,自控力似乎从未真正胜利过。还好,后来自己觉得它没意思了就不玩了。例如社交APP聊天。再例如刷知乎抖音,一看就很久。不过很开心的是,由于最近关于自控力的关注,我对自控力更感兴趣,而减少了那些无目的的娱乐时间。我的重心由“我不要”,更多地转到“我要做”,而“我想要”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增长了力量。
今天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前额皮质的作用是让人选择做“更难的事”。(6页)
“有时觉得自己想减肥,有时觉得自己想吃饼干,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意志力的挑战——你一方面想要这个,一方面想要那个。当下的你想要这个,但如果不要的话,你未来的生活会更好”,说的太好了,我相信这非常符合大伙儿的情况。
今天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自我意识。(13页)
关于自我意识,自己也读过相关的书籍,可是没想到自我意识和自控力的关系如此紧密。“在做决定时,你必须意识到自己此刻需要意志力,否则,大脑总会默认选择最简单的”,这让我想起,睡前的我本可以每天做做拉伸,而事实上我捧着手机沉溺其中。
“心理学家知道,大部分人做决定的时候就像开了自动挡,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做决定,也没有认真考虑过这样做的后果”,我想这说的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这个时候他做事情不经考虑,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大脑给他做了最简单的选择。就像我在学习公众号干货时可以选择一边读一边记笔记,也可以选择随意读读然后去翻一些轻松有趣的文章,如果我意识不到这件事需要自控力,那么我会很自然地把这个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浅阅读,注意力分散的一个过程。而“注意力分散的人更容易向诱惑屈服”,就这样,我们一步步失去了自控,也失去了仅存的那一部分控制生活的能力。
那么,如何增强自我意识呢?
1、记录决定。分析哪些有利于实现你的目标,哪些会消磨你的意志。
2、观察冲动。看看自己能否及时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什么样的想法、感受和情况最容易让你有冲动,想些什么或暗示什么最容易让你放弃冲动。
今天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冥想。(18页)
同自我意识一样,接触冥想也有很长时间,然而一直觉得这只是解压的工具,并未养成冥想习惯。现在得知它可以提升自控力,我开始重视它了。在今天20:55分的时候我进行了冥想,短短时间内分神很多次,想的内容也五花八门,还好都不过都及时收回了注意力,这种感觉如同大脑是个装满玻璃球的盒子,玻璃球会不时地向各个方向跑出去,而我耐心地再把它们收回来。
本文要结尾了。有趣的是,写这篇文章时,注意力也几度想要把我带跑,而我的自我意识也发挥了作用。让人分心的事情太多啦——朋友发的微信消息,我解锁了手机,又放回去;看到书中减肥的字眼,我想起来要登录APP去记录体重,解锁手机,又放回去。图书馆对面的男生走了,我还想环望一下看看他坐到了什么地方,嗯不看了……还发现自己的一个习惯,就是打开手机回完消息还会看看别的APP,往往是那种消遣类的。
很幸运能有这个机会、有这个时间,和大家共读这本书。
从今天起:
记住自己想要的,
选择更难的,
记录决定,
观察冲动,
练习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