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友薇薇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们是严重缺乏拥抱的一代》。文中说我们从小就缺乏拥抱这种温暖的表达方式,以至于我们敏感又缺爱的长大;长大后的我们不擅长用拥抱去表达爱,也羞于要求一个拥抱来被爱。
我的父母也深受保守的传统教育影响,他们很难用拥抱、亲吻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庆幸的是,我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对儿子、女儿、妻子都能天天拥抱,让他们能通过这种温暖的方式感受到我的爱。然而,对我的父母,拥抱似乎是一个困难的功课。
我曾参加一个心理研习课程,课后功课有拥抱父母。彼时父母在老家,回家的时候,久别重逢,自然地抱下去,父母也很开心。去年,儿子出生,父母从老家过来,帮忙照顾孩子。这样,天天在一起,想起正好有机会拾回以前的功课。但一年多来,却并没有抱几次。一是父母本身害羞;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抱了的有限几次,实在体验都不好。
母亲比我矮很多,把她抱在怀里,头在我胸口,那稀疏的满头白发刺得我睁不开眼睛。母亲一贯操劳,自身情绪也时常焦虑,五十出头头发就纯粹的白完了。近几年头发还越见稀疏,干干的,支支楞楞,摸上去,从手指一直扎到心里。
此外,和我儿时记忆大相径庭的是,母亲的肢体硬且干,象抱着块木头。天知道我这样写是多么的不情愿,心头象被人拿锉刀在铁石上钝磨一样难受,尤其难受的是,这是事实。作为最受母亲宠溺的幺儿,母亲年轻时抱我算多的。母亲身材不高,年轻时微胖,身体柔软,被抱着是暖暖的。儿时的我还喜欢耍赖,拿她软胖的肚皮当枕头。然而这些都是记忆了,仿佛一夜之间,母亲由水做的女人变成了被挤干的木头。
总之,这一年多来,和母亲的几次拥抱让我感觉是难受的。
对父亲,男人间的拥抱,似乎更为艰难一些。我甚至记不太清所有正面拥抱的情节。只记得有一次,从后面抱着他,蓦然发现,他居然佝偻得那么厉害,心里酸酸的,以至于要出口的“爸爸”都和着快夺眶而出的泪水吞了回去。
父亲曾是我心中的英雄。幼时轻而易举把我举过头顶,扛在肩上都不用提。从小让我们姊妹三人崇拜又心迷的是:父亲有一双巧手,善做各种玩具。小时候家穷,玩具都是父亲亲手给我们做的:滑轮车、陀螺、木制小火车、铁环、弹弓、万花筒……儿时的父亲,还是全能修理工,常规水电管路什么的自不在话下。当我看到他还自己补锅,自己拿把锉刀用锯片配钥匙,真觉得世界上没有我老爹办不到的事情了。哦,还忘了说,我的爸爸,还会自己裁剪做衣服!
父母刚到的时,家里升降衣架坏了。我说买个新的,父亲二话不说,拆下来自己修。看他鼓捣了半天没弄好,我要过去帮忙,他却执拗地不让我插手。我只好蹲在旁边看。父亲看不清楚了,撇着嘴,凑得近近的,不断尝试把脱出的弹簧卡回原位。奈何手已经不太听使唤,笨拙得甚至已无法掌握手中的尖嘴钳。我手握另一把钳子,蹲在旁边,急得手都扭曲了。我知道,如果我来,早修好了。然而终究没忍心把那滑轮抢过来修,唯恐伤害了父亲在尽力维护的最后一点自尊。然而父亲终于搞砸了,一卷钢丝弹出来,散了一地。我把手中的钳子砸到地上,一下站起来去了阳台。父亲在背后嗫噜着:“你生什么气!大不了明天买一个!”我静静的站在阳台上,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喊:“对不起,爸爸,我不是在生你的气!我是在心痛你已老成这样。我急匆匆站起来,只是不想让你看到我在流泪。”
最近的一次抱父亲,体验也很糟糕。周末带全家人去一家温泉酒店度假。我刚准备好带儿子下游泳池玩水,却看到父亲正从游泳池出来,说要去泡温泉。父亲一直是游泳的好手,前几年还一下水连续游一个小时不上岸。我奇怪地问:“爸爸,你怎么就出来了?”父亲有点木然的说道:“老了,游不动了,游两圈就好累了。”我知道天生傲娇的父亲说出这样的话是多么无奈,于是心疼的走上去抱抱他。一下子感觉,我的父亲,瘦了。准确的说,应该是弱了。一贯精瘦的父亲现在已略有发福,抱着他,却感觉到好轻。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年多和父母有限的数次拥抱,所谓体验不好,都是我自己感觉不好。从父母的体验来看,我能分明地感觉到,他们的感觉是很好的。虽然传统的观念和多年的习惯,让他们觉得不好意思,甚至会羞羞的推开,但抱着他们的那一刹那,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喜欢那样的感受,很享受来自儿子少有的亲昵。
俗话有说,老还小。人老了,心理会生出不少儿童那样的依赖吧。虽然我们的父母由于矜持保守而欠下儿时的我们不少拥抱,可事实上他们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支撑着我们长大,他们对我们的爱并没有因为缺少拥抱这种表达而少掉一分一毫。现在的我们可以大方的给我们的儿女温暖的拥抱,作为他们的支撑,让他们能享受到温暖的亲昵。那么,对于慢慢老弱,心理开始还童的父母,我们应该让他们也享受到温暖的拥抱吧。
想来我每天都给儿子和女儿温暖的拥抱,这一年多来,却只抱了父母有限的几次,心里好生惭愧。亲爱的爸爸妈妈,您儿子真是欠下您们不少的拥抱。好了,我已经决定了,出差回去,天天都要抱抱您们,希望您们好好享受,不要被您儿子的热情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