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意象使用的奥秘
——诗歌单元学习启示
读诗以明智,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通过诗歌,或排遣忧伤,或寄扎哀思,或表明志向,等等。而提起这些,就不得不说一说“意象”了,诗人们正是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歌需要形象,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就形成了意象。通过意象来传达诗人的诗情和意趣,诗歌会产生一种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首先,对于整首诗来说,意象的选择非常重要。本单元诗歌中意象的选择或多个,或单一,多个意象营造一种意境,而单一的意象可以被赋予象征义。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选取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和鱼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生机绚丽的湘江秋景图,借此表达自已改造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豪情壮志。不同的是闻一多的《红烛》只有“红烛”这一单一意象,但诗人是化用“蜡炬“这一古典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诗人也借此激励自己。
其次,整首诗意象的布局也很重要,此需要有逻辑的空间顺序,从整体上看,要给读者突出景物的特点。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就有很明显的空间布局。远看万山层林,近看漫江百舸,仰望鹰,俯视鱼,这样让此景变得生动立体,有层次感。此外,诗人们对“字”的选用也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毛泽乐的《沁园春·长沙》中,“鱼翔浅底”而不是“鱼游浅底”,初看以为此处矛盾,但经过思若便可发现,原是这水清澈透亮,以致让人感觉鱼在空中游动。再如《红烛》中,提到“残风”而不是“寒风”,是因为诗人坚信旧势力必将会被消灭。
最后,诗歌还可以用表现生来突出主题。如《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先写太阳、山、海、石砾、深渊等壮阔意象,但在结尾却写“小蜘蛛”,原是为了使之形成此,突出其生命的顽强,表达诗人对生命力的赞颂。
读诗可以陶冶情操,研究诗词中的意象,会得到许多意外之喜,通过这样,我们与诗人的距离拉近了,可以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写出好的诗歌,需要平时多关注现实,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诗情便会不期而至,再运用所学到的意象知识,诗歌也就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