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使中学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除了学好书本知识,还应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语文课本也安排了名著阅读专题,课程设置更是从原来的一周五节课增加到六节课,这些信息的指向明显是希望语文老师将名著阅读从课外引入课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时也要求语文老师对名著阅读进行有方法的指导和引领,以推动促进学生进行深层阅读。那么究竟该如何引领学生阅读名著呢?我进行了不少尝试,也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其中,吴歆欣和许艳老师的著作《书册阅读教学现场》对我启发很大,我也在教学中逐步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水浒传》的阅读就是我的一次尝试。
开学至今,半学期已匆匆过去 ,从寒假起我就开始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每周也都在做读书笔记,算来大半年已过去,读书笔记也写了不少,可是究竟阅读情况如何,最近半学期因忙着赶课和月考,一直没能进行名著阅读和分享了,现在是该看看孩子们读的情况如何了。
我用了整整一周五节课的时间进行《水浒传》的阅读分享交流。第一节课,我设计了一个关于水浒知识大比拼的PPT,以抢答竞猜的形式考察了学生对《水浒传》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从作者、时代背景以及精彩回目的补充,人物绰号的由来和故事情节的概括等等都有所涉及,通过此种方式主要是想调动了学生进一步阅读《水浒传》的兴趣。课下我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让学生整理水浒108将人物绰号,并写出自己印象比较深的一两个人物的故事及其性格特点,为第二天的交流做准备。
第二天一上课,我先考了考学生对水浒人物绰号的知晓程度,然后就在PPT上出示了《水浒传》中几段关于人物外貌介绍的文字,让学生阅读文字后猜人名,《水浒传》一大特色就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个个特征鲜明,所以学生对于书中几个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都能够准确作答,由此我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说一说你喜欢的人物,并讲一讲他的故事。讲故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的人兴趣盎然,听的人聚精会神,时不时还有人进行补充和纠正,有讲武松景阳冈打虎,李逵沂岭杀四虎的,还有讲武松斗杀西门庆,林冲风雪山神庙的……一节课就这样在精彩的水浒人物故事中结束了。
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知道名著阅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绝不是简单的了解故事情节,而是要深入名著内部,融入自己的思想,思考作品的意义和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许这才是真正深阅读的开始吧!
第三节课,我结合课本《智取生辰纲》和学生一起梳理了杨志被逼上梁山的前因后果,并分析了杨志悲剧命运的原因,由此展开让学生对梁山好汉上梁山的原因进行分类概括,小组合作进行,大家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中,从杨志想到林冲、卢俊义、花荣、呼延灼、关胜……看到大家讨论如此热烈,于是我布置了课下继续查找归纳一百单八将梁山好汉上梁山的原因。随后孩子们大都梳理出了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
经过这节课的故事分享,我觉得《水浒传》的阅读已在孩子们精彩的讲述中逐渐由“能读下去”到“能有兴趣的读下去”的方向发展,由浅层阅读向深层阅读发展了。
第四天,首先由孩子们展示了前一天的读书笔记分享,汇报了关于上梁山原因的分类情况。随后我以练习册《智取生辰纲》中的两篇阅读为契机,让学生尝试赏析小说中一些经典片段的描写,如人物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名著中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等等,作为引导,我又顺势分析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章节中关于风雪环境的描写,此处三次写到大风雪,都是为了推进主人公性格的转变,第一次写林冲去到草料场时,原句是“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暗示了林冲当时的孤冷心境。第二次写他沽酒时,原句是“那雪正下得紧”。第三次写沽酒回来,原句是“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了平静后面的紧张,写出了林冲在大风雪中的身世之悲,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熊熊燃起,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经过引导,学生开始逐步从只关注情节的精彩到留意细节和环境的描写,乘热打铁,我布置了下一节课的小组展示内容,组内确定共读的某一章节,对其细节进行批注和赏析并进行讨论,课上展示交流。
第五节课,小组展示如期进行,首先是概括介绍要交流的基本情节,然后组员依次交流该情节中相关的细节、环境和人物动作、心理等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对人物形象的衬托方面的作用。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章节中鲁智深身上体现出来的粗中有细,“林冲火并王伦”章节中吴用的神态所体现出的他的胸有成竹,“武松斗杀西门庆”章节中武松的细致谨慎……
一节课不足以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第六节课继续进行,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通过此次阅读分享和交流,我再一次感受到只要引导得当,孩子会发挥出他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灵感。
《水浒传》的整个阅读历程,我和孩子们经历了寒假的自由阅读,开学后的教师导读、小组共读和交流展示阶段,最后达到跟随老师的引领进行自主阅读、品析交流展示和拓展阅读的阶段。也许还是有少部分孩子跟不上整本书阅读的进度,但是毕竟我尝试了,也明显感受到了孩子们从阅读中获得了快乐。虽然暂时看不到阅读成效,但我相信文化底蕴的形成还是要靠日积月累,只有日常坚持阅读,才能真正提升学生感悟经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