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天的不断坚持,终于读完了叶嘉莹的著作《唐宋词十七讲》这本书,说实话从来没读过诗词类的书籍,从心里就畏惧,感觉很难很难,像诗啊、词啊之类的只记得在上学的时候背诵过一些,所以挑战一下本书。
叶先生的这本《唐宋词十七讲》里介绍了16位词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
这么多词人中,我比较熟悉的是李煜、欧阳修、苏轼和辛弃疾几位词人。书是看完了,对于书中的一些词语:语序轴、联想轴、衍生义等还是不太明白。所以有时间还要再读一遍,并且要在读一些叶先生的其它书。
词在中国文学体式上是非常微妙的,最早的词是歌宴酒席之间歌伎酒女传唱的歌词,所写的是男女爱情相思离别的内容。
读完书后印象最深的词人是辛弃疾,因为辛弃疾写词喜欢用典故,可见他读书之多,对所读的书马上有感觉,写词时也能做到信手拈来。而回想自己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脑袋里空空如也,拼命找到一个典故,用上了,感觉还是不属于自己,它没有和自己的生命、感情等发生作用。
还有就是苏东坡小时候读《后汉书·范滂传》时,当他读到范滂的部分时马上就问他的母亲,我可不可以做范滂,他母亲也立即回答他:“你可以做范滂,我为什么不可以做他的母亲?”所以说这些人他们读书时都有自己的思考,而且加入了自己的生命和感情。
书中除了辛弃疾,还有一个词人王沂孙写词时也喜欢用典故,比如他写的一首咏蝉词《齐天乐》,讲的是齐国齐王的王后死后变成了一只蝉,整日整夜的鸣叫――埋怨齐王生前对她不好。
这些词人中,我比较佩服还有欧阳修、苏轼和辛弃疾,他们这些人,一生被贬了很多次,但是他们的意志却没有消沉,而是一直积极向上的生活、思考人生,快乐度过每一天,不管生活多么的艰辛,他们都能自解,他们只要是再被朝廷提用,还是一心为国、为老百姓着想、干实事。
《人间词话》作者王国维说“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告诫我们:学习的用处有远近大小的种种不同,你要成为创造真正伟大事业的人,你就要脱除这眼前利益得失的牵绊,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
第二种境界是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告诫我们不要急功近利、通过走捷径获得成果,要有不惜牺牲的追求精神。
第三种境界是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告诫我们一定要忍耐孤独,付出牺牲、勤劳的代价,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摘抄自己喜欢的两首词作为结尾: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鹄。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兰生幽谷,不为无人无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