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走了,《平凡的世界》还在
了解路遥是从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开始的。高二那年也不知从哪里借来一本《平凡的世界》,说来惭愧,它也是我高中读完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一个暑假,我就躲在家里一个人偷偷地读小说。除了下地干活的时间,我几乎都迷恋在小说的故事中。我那时并不知道路遥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只是被孙少平的形象所吸引。
也许是我在孙少平的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上高中时他是那么贫穷,那么敏感,穿的布丁打布丁,兜里的生活费真是捉襟见肘。打饭的时候总是最后一个人打最差等的黑馍,肚子饿的经常前胸贴后背。
贫穷让他自卑又那么自立,而我那时正在读高二,每次周末返校的时候,我总是磨蹭来磨蹭去迟迟不愿跟父亲要生活费,明知道那是必须的,但家里的光景不好,话到嘴边的原本一周“十五元”的生活费,就变成了“十元”。每到星期五的时候,就没钱吃饭了,就只能中午饿着肚子听课,那种饿的头晕目眩的经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因此当我读到孙少平在风雪中,迈着无力的脚步,满脸愁容地走向那个已经没人问津的打饭的桌子时,我被深深地戳到了。
最难忘的便是哥哥孙少安在学校回忆起给少平的5元钱,那是少平一个学期的费用,因为少平不想再给家里负担想缀学,少安劝说,两兄弟吵闹后少安以为把这5元钱弄丢了,一直在稀烂的泥巴里摸,搞得自己全身是泥巴,当他知道原来少平骗他,没有丢,少平一直握在手心里,少安看到这救命的钱就像看到了希望,开心的都忘记了趴在泥里找钱时的累。
那一段看得人真是眼泪汪汪。记得我也有一次因为钱的问题差点辍学。记得那是个周末,天已经黑了,我还是没有去学校的想法。想想每周为了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感觉在班里很是抬不起头来。高三的时候,几乎班里多一半的人都给我借过钱 ,我就这样小心翼翼地维持着“高中生活”。那次可能因为没考好,加之父亲的病,大哥一个人挣钱养家,我觉得太难了。终于下定决心不念了,昏暗的灯光下,父亲第一次板着面孔,和大哥训斥了我。后来,第二天一早,我揣着大哥打工挣来的学费又踏上了求学的路。
孙少安和孙少平,大哥和我,许许多多,都仿佛是在写我们。好的作品,也许每个人都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共鸣便是把我们的心戳得柔软。
最感人的便是田晓霞作为即将毕业的高材生去大亚湾煤矿看她的“孙少平”,孙少平从井下上来,看到端庄漂亮的田晓霞,内心何止是激动,我都觉得幸福的要死。孙少平洗澡后,一路上工友们看见他就笑,回宿舍后,晓霞拿来镜子让他看,原来孙少平的脸上的煤灰还留了一处没洗干净。当田晓霞下井亲自目睹了她心爱的男人所干的工作时,黑暗中,她再也忍不住泪水。那一个场面,让人潸然泪下。
最让人伤心的便是田晓霞被洪水冲去的那一幕。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路遥先生为什么要制造这样的悲剧。后来,当我看到他写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时,我才明白路遥本人写那段时内心几近奔溃。痛苦的不光光是读者,还有作者自己。谁都不愿看到那个不受世俗观念影响勇敢追求爱情的善良女孩一点一点在洪水中淹没。她们曾经有过美丽的相约,她和孙少平,多么美好的期待。如今,古塔山的杜梨树下,孙少平孤独赴约。
狠心的路遥啊!你的笔咋就这么无情,好端端的一个姑娘说没就没了,你的情咋就这么硬呢?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一群人,无论是在改革开放中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孙少安,还是带着梦想执着于个人奋斗的孙少平,抑或是正直一心为民的田富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许这个世界正是因为平凡的人们而美丽,路遥走了,但《平凡的世界》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