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其实并不是个合格的使节

上篇文章写了一副“帝国主义嘴脸”的汉使,就有朋友在评论区里提到了王玄策,认为唯有此人之横行霸道堪比汉使。对于这一观点,我的感觉是非常纠结的。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先后有数十个王朝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大体上都无法摆脱两种结局:要么亡于内乱,要么毁于外患。而所谓的外患,就是那些如同割不完的韭菜一样层出不穷的扑向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从夏商时的荤粥(音同“熏御”)到明末的建州女真,这些马上民族跟中原王朝相爱相杀,始终像一片乌云般笼罩在后者的头顶挥之不去。

一部中国古代史,几乎就是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征战史

既然是马上民族,就必然发源于适合养马的地方。于是西北两个方向就成了中原王朝抵御外敌的主战场,东北那旮旯也勉强算得上。至于南方,那里就算能养马恐怕长得还没有北方的驴子大,中原王朝要还是打不赢,那就真该去死了。

所以一旦西北两个方向有事,像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这样的雄主哪怕是把家底打光也要死磕到底。可要是南边有谁不服了,中原的皇帝们大都是一脸的嫌弃和不耐烦,有时连打都懒得打。极端如宋太祖赵匡胤干脆就拿玉斧一划,大渡河南边的地盘统统都不要了……

从秦到清,南方能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的似乎只有一个吐蕃,而且还是专门冒出来祸祸唐朝的(几乎与唐朝同兴同亡)。至于古三哥,我们的先人也觉得那是个神奇的地方,于是玄奘去转悠了一圈都能被人改编出一大堆光怪陆离的故事。至于说威胁和强大什么的……这就有点搞笑了,毕竟大汉朝的手下败将如匈奴人、乌孙人都能揍得大月氏人满地乱窜,而大月氏人搞出的那个贵霜王朝却能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称王称霸,还敢号称欧亚四大强国之一(另三个是汉朝、罗马和安息)。

大月氏只是在古三哥的地盘上称王称霸的外来统治者之一

于是在古三哥的土地上搞风搞雨的王玄策,就注定成了一个悲剧……


背景:结盟天竺合击吐蕃是王玄策得以出使的主要原因。

自从汉末黄巾之乱以后,中原便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时间长达近400年。在此期间内有匈奴、鲜卑等外来民族喧宾夺主,外有柔然、突厥、吐谷浑等新兴游牧民族威胁边关,汉人政权一度被挤压到东南一隅而摇摇欲坠。不过自隋文帝杨坚之后华夏再度一统,尤其是唐朝立国之后,便开始了对周边四夷的疯狂反攻。

煌煌大唐,巍巍盛世,与两汉并列为中国古代王朝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间,将东突厥、薛延陀、高昌等敌对势力打到灭国,吐谷浑被揍成了藩属国,西突厥、契丹以及西域诸国(族)纷纷臣服,李大帝一时间成了那些曾经凶恶如狼、如今温顺似羊的异族口中的“天可汗”。

不过李大帝是人不是神,当然会有人表示不服,比如高句丽人。可李大帝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一战打没了高句丽人的进攻能力之后,就对这帮生在穷乡僻壤的“刁民”失去了兴趣,打算留给儿子练手【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灭掉高句丽】。不过另一个强大的对手吐蕃人,李大帝就拿他们没辙了。

吐蕃是个古老的民族,但是文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不过就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也就是唐朝立国的那一年,论赞弄囊也统一了高原,吐蕃的势力开始迅速膨胀。到了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时,论赞弄囊的儿子松赞干布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正式建立了吐蕃帝国,随即便与同处于扩张期的唐朝发生了冲突。

唐朝一度打得四夷宾服,唯独拿吐蕃无可奈何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松赞干布以吐谷浑挑拨离间、导致其求娶大唐公主遭拒为由,发兵20万入侵吐谷浑。当然这只是借口——就在3年前,李世民遣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名将揍得吐谷浑屁滚尿流,并杀老王、立新王,使其彻底成了大唐的藩属。

吐谷浑本事不大,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吐蕃想要扩张,最理想的方向就是河陇和西域地区,而吐谷浑正好阻隔其间挡住了吐蕃人的去路。所以松赞干布不能容忍吐谷浑落入唐人的手中,因为那就意味着吐蕃人被困在高原之上,再无施展的空间。

面对来势汹汹的吐蕃大军,李大帝当然不会怂,立刻调兵遣将给了吐蕃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以击之。进达先锋自松州夜袭其营,斩千余级。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这一战双方都未尽全力,吐蕃人受小挫即退,唐军也未趁胜追击。为啥?因为松赞干布的地位也不稳固,全靠大军震慑部族,所以面对强大的唐军他没有取胜的信心,便不肯拼光保命的老本;而李大帝也感受到了吐蕃人的强悍,收起了先前的轻视之心。而且那块高原地贫人稀,唐军上去喘气都费劲,打下了也无法实际统治,还不如堵住吐蕃人下来的必经之路,安生过日子得了。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在课本里是段佳话,但在历史中却是唐蕃双方彼此妥协的结果

于是双方都没了攻击的欲望,李大帝也一改此前强硬的态度,挑了个远房侄女(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一时间唐蕃关系迅速升温,在此后的近30年里两国间不闻兵戈之声。

不过李大帝看似为君大气,但对待外敌从来都不吝于下黑手、使阴招。所以要说他对那个从侧翼威胁大唐江山的高原没有警惕和攻取之心,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

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著名的玄奘大师归唐,不但带回了大量的佛经,还于次年将他一路西游途径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资料编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而李大帝很快就对玄奘西游的终点、也就是天竺这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所以如此,主要目的有三:

1、在玄奘的笔下,天竺是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大国,且与大唐对吐蕃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于是李大帝就在盘算能否与天竺达成盟约,在合适的时机联手干掉吐蕃。

玄奘西游是趟伟大的旅程,不光对佛教,对于唐朝的对外政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别以为李大帝是在异想天开——中唐时的名相李泌针对吐蕃的威胁,就曾提出过类似的方案:

“臣愿陛下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马亦易致矣!”(《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唐纪第四十九》)

唐德宗李适按照李泌的建议与回纥等国达成了贞元之盟,吐蕃自此由盛转衰,并在50多年后四分五裂,从此再不成中原的威胁。

2、李大帝得知位于天竺的摩揭它国制糖法优良,远胜于西域所产(当时中原乏糖,主要采用西域的制糖法),便打算弄过来对西域糖搞把“反垄断”。

3、李大帝虽然英明神武,但却迷信长生。玄大师把天竺吹得天花乱坠,李大帝就觉得那旮旯弄不好会有什么高人异士,便打算弄几个回来替他“炼丹”。

自秦始皇迷信长生之后,此后越是明君雄主就越信这玩意

于是,大唐无论是于公于私都有了出使天竺、沟通联络的必要性。


经过: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来龙去脉。

早在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王玄策就曾作为副使随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期间曾到达过同属天竺的摩竭陀国。不过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出使,也没有肩负任何特殊的使命,当然也没有取得什么值得一说的成果。

王玄策在史书中籍籍无名,连幅像样的画像都没留下来

而此时的王玄策,也只是个普通的唐朝官吏。唯一可供提及的资历就是曾在当时尚属穷山僻壤的黄水(今属广西柳州)当过一任县令,看起来毫无前途可言,哪怕他捞到了一趟出使的差事——出使在唐朝也是升官的一条捷径,但也要分去哪儿。比如唐初名臣唐俭数次出使突厥,虽然险死还生但功勋卓著,不但受封莒国公还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就算去不了突厥,走趟吐蕃、吐谷浑、薛延陀啥的也能算是大功一件,但婆罗门算啥玩意?这一去不但吃苦受累而且危险重重,但无论对大唐还是对使者来说都没啥好处,纯属是丢给倒霉蛋的一桩倒霉催的差事。

哪怕是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突然对天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王玄策风尘仆仆的随使团返回长安,估计跟阔别近5年之久的老婆还没消除陌生感呢,就被一道晴天霹雳劈了个正着——李大帝任命他为正使,二度出使天竺,而且是立即出发。

在古代出使可能是升官的捷径,也可能是徒劳无功的苦差事——关键看去哪儿

为啥又是我?估计王玄策当时肯定一脑子问号。说什么有经验、知道路、在天竺人头熟等理由都纯属胡扯,否则为啥不让李义表再走一趟?还是因为王玄策位卑人微、既没背景又没靠山,所以被人当了倒霉蛋处理。

当然了,跟他同行的还有个副使叫蒋师仁,同样是无名小卒一枚。

君命难违,王、蒋两个大倒霉蛋只好带着30多个小倒霉蛋乖乖上路,结果更倒霉的事情还在前边等着他们呢。

在沦落为殖民地之前,古三哥从来就没统一过。在当时的中天竺有一大国号称戒日帝国,其国主戒日王尸罗逸多是古三哥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他统一了北印度,建都曲女城(今三哥北方邦卡瑙季县),疆域东到孟加拉湾、西至旁庶普,几乎涵盖了整个北天竺。当年玄奘西游至此,还受到了尸罗逸多的热烈欢迎,并给予其很高的礼遇。

古三哥从来没统一过,所以戒日国能弄这么大块地盘已经算了不起了

不过王玄策就没有玄奘的好运气了——还没等他千里迢迢的跋涉到戒日国,尸罗逸多就挂掉了。话说戒日国其实就是30多个藩国组成的联盟,全靠尸罗逸多以威望慑服和武力镇压才捏合在一块,结果这位国主一死,权臣阿罗那顺就篡位自立,藩国纷纷表示不服,于是国中大乱,混战四起。

王玄策一行恰在此时赶到了戒日国,立刻引起了阿罗那顺的高度警惕,二话不说就发动大军前来攻打使团。虽然使团成员竭力抵抗,但寡不敌众,全部被擒获,唯独王玄策“挺身宵遁”。

阿罗那顺是抽了哪门子疯,内战都顾不上打非得跟大唐使团过不去?

这是因为中原王朝对于周边的藩属国向来宽容,只要藩属向其奉正朔、受册封、往朝贡就能和平共处、各自相安。唯独无法接受的就是“不臣”,比如藩属国中权臣篡君位就是一例,历代中原王朝都对这种行为反应强烈——拒绝承认、下诏呵斥、断绝关系乃至于发兵“讨逆”都是常事,即便打了很多得不偿失的仗也在所不惜。类似的例子有很多,不仅汉唐时常有,明初郑和下西洋时也没少干过这种“严重干涉他国内政”的事情。

郑和下西洋时就曾顺手灭掉了苏门答剌的“伪王”

戒日国虽然不是大唐的藩属国,但尸罗逸多对唐人友好,阿罗那顺显然也深知唐人的那些“坏毛病”,生怕使团因此生事引发外来干涉,使得戒日国本就危急的局势雪上加霜。于是他选择先下手为强干掉使团以消除后患。

可惜阿罗那顺功亏一篑,跑了一个王玄策。而且老王虽然在大唐名不见经传,但毕竟也是个心高气傲的唐人,哪受得了吃这种亏?于是他选择了借兵报复:

“玄策……以书征邻国兵,吐蕃遣精锐千二百人、泥婆国遣七千馀骑赴之。玄策与其副蒋师仁帅二国之兵……大破之,斩首三千馀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又破之,擒阿罗那顺。馀众奉其妃及王子,阻乾陀卫江,师仁进击之,众溃,获其妃及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唐纪第十五》)

这也就是所谓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由来。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王玄策押解着阿罗那顺、王妃、王子以及俘虏1万2千人,牛马2万余回到长安献俘,并被李大帝晋官为朝散大夫,这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王玄策虽然复仇成功,但借了吐蕃人的兵,这是他最大的败笔

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王玄策又第三次出使天竺。不过此行天竺方面对老王热情的不得了,所以也没啥故事发生。


王玄策之所以在史册中籍籍无名,因为作为使节,他可以说是不合格的。

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共为数百人物列传,但王玄策不在其中;在一部《资治通鉴》中提及到王玄策的也不过数百字而已;而我查找了近两小时的历代野史、杂记、笔记等资料,不但关于王玄策的记载还是寥寥,称颂其功业、作为的诗词文章更是一无所获。

王玄策最出名的地方就是网络,在史书中却籍籍无名

这是为啥?

首先,跟历代那些著名的使节相比,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表现其实并不突出。

比如汉使,班超“以三十六人横行诸国,取其君,欲杀则杀,欲禽则禽”(《读通鉴论·卷七·明帝》明·王夫之),所行所言近乎神迹;傅介子只身一人就敢行刺楼兰王,其胆略果决无人可比;常惠一手持节、一手握刀,既能嘴炮无敌游说四方,又能上阵厮杀所向披靡,堪称文武全才;即便像张骞、苏武、终军这样身手不咋地的汉使,其表现出的勇气、忠贞、气节也足以名垂青史,令后人敬仰。

即便在唐朝,前有唐俭出使突厥,用花言巧语麻痹了颉利可汗,这才为李靖的突袭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终一战功成;后有游击将军乔师望出使薛延陀,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而薛延陀人也被他忽悠得十分卖力气——先后纠集了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部揪住颉利就是一顿猛揍,把颉利折腾得焦头烂额,可以说乔师望为大唐最终平灭东突厥献上了一记神助攻。

在唐灭东突厥之战中,薛延陀人出了不少力,乔师望因此获任安西都护

相比之下,不是王玄策不够高光,而是他的这些前辈们实在太牛,令人对他提不起兴趣。

其次,灭国之功确实很牛,但王玄策倒霉催的灭了个战五渣,让他的功劳大打折扣。

三哥是朵奇葩这件事众所周知,尤其以战五渣驰名中外,而且无论古今都是如此。在近现代之前,中国与三哥虽然没有直接交过手,但间接的交道还是打过的——比如汉朝揍匈奴、匈奴揍大月氏,大月氏只好去欺负古三哥,还弄出个贵霜帝国;再比如唐朝和明朝分别揍过突厥和蒙古,这两族的一部分别流窜到古三哥的地盘上称王称霸,又弄出了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尔王朝(这俩扯得有点远)……

想当初不明真相的李大帝被人一顿忽悠,觉得天竺地广人多就必是大国,还打起了与其结盟牵制吐蕃的如意算盘。可谁知区区数千吐蕃仆从军(泥婆国即今尼泊尔,在当时是吐蕃的附庸)就能灭其国、俘其君,这还能有啥可指望的?想必李大帝从此对天竺人彻底死了心,否则哪能用区区一个朝散大夫就打发了王玄策?

奇葩三哥的战五渣也是罪,王玄策就被他们给坑了

朝散大夫在汉朝时叫奉朝请,就是安排多余官员的一个闲职。隋朝罢奉朝请,改为朝散大夫,并在唐朝沿置,秩从五品下、为文散官第十三阶、无实职。说白了还是为了打发闲散官员、给他们发俩养老钱的官衔。

李大帝虽然小毛病不少,但善于识人、用人,这一点在历代帝王中少有人能出其右。王玄策如果真像如今网络吹嘘的那般大能,那为啥李大帝对他无动于衷?就算李大帝一时眼拙,可也没见有谁跳出来替王玄策鸣不平,哪怕在此后上千年都没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王玄策的灭国之举其实有辱使命,根本算不上个合格的时节。

李大帝派王玄策出使最重要的使命是啥?当然是结盟天竺以窥吐蕃。结果老王被伏击后脑子一热就跑到吐蕃找松赞干布借兵报仇——话说吐蕃可不是大唐的藩属国,王玄策此举更是没有大唐皇帝和官方背书的个人行为(甚至可以论罪),松赞干布凭啥搭理一个小小使节的非分要求,难道真以为他是李大帝的亲亲乖女婿?

松赞干布是吐蕃一代雄主,根本不是王玄策能驱使得了的

人家可是吐蕃历史上最著名的明君雄主好吧!

然而松赞干布不但答应了,而且还热情得过分,这又是为啥?

一是因为穷。松赞干布可能早就想去富庶的天竺抢一把,这回还能打着大唐的旗号将梦想变成现实,何乐而不为?后来王玄策归唐时就带回了吐蕃人不稀罕的俘虏和牛马,可见那些浮财全进了松赞干布的腰包;二是唐人与天竺打成仇人,对于吐蕃人来说有利无弊;三是借此表现出对唐朝的友好,毕竟当时吐蕃也不太平,老松很忙,没工夫跟唐人打仗。

然后王玄策就把戒日国给灭了。想当年汉使也经常杀王、灭国,但那些貌似鲁莽的举动最终都有益于大汉朝,可是灭掉戒日国对大唐有啥好处?

天竺最有实力的戒日国被揍得四分五裂,吐蕃人一定会很开心;打着大唐的旗号在天竺抢了个盆满钵满,吐蕃人一定会更开心;腰包鼓了就意味着下面那些部族少了些闹腾、麾下的大军多了些底气,松赞干布恐怕做梦都会笑出声……

天竺被打得稀巴烂,对大唐没有任何好处,对吐蕃却是好处多多

唯独大唐好像啥便宜没占着,除了所谓的宣扬了国威——不过要是能在塞北草原或是西域戈壁上宣扬一下国威,李大帝可能会很满意,可跑天竺那个鬼地方宣扬国威给谁看?有啥好处?再者哪怕李大帝已经不指望天竺人能帮忙收拾吐蕃人了,可老王此举不但是自作主张,还可以理解为跟皇帝的命令对着干,给他安个欺君之罪都不过分。面对这样一个“坑货”,李大帝最后赏了王玄策一个朝散大夫,已经足见其御下宽厚了。

使节在外,临机自行其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明确目的还得获取利益。否则光捞着一个虚头巴脑的“国威”,达不成目的、利益还全被敌人——哪怕是潜在的敌人拿跑了,这样的使节可以说是不合格的。

至于王玄策出事的另两个目的,一个颇见成效,另一个就让人无语了。

老王从天竺搞回了新的熬糖法,而且效果不错:

“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至于李大帝让他弄回来的“高人异士”,那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了。

说李世民间接死于王玄策之手,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提个问:英明神武的李大帝是咋死的?答案之一:被王玄策毒死的……

这个答案看似有点扯,但也许就是真相:

“昔贞观末年,先帝(李世民)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胡人有异术,征求灵草秘石,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时议者归罪于胡人,将申显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旧唐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三十四》)

类似的记载在史书中不止一处,比如“文皇帝(李世民)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旧唐书·卷十四·本纪第十四》)等等。李唐皇帝为了长生胡乱嗑药是一种普遍现象,像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唐穆宗李恒等都干过这种破事,而唐宪宗李纯、唐武宗李炎和唐宣宗李忱干脆跟他们的老祖宗李世民一样,被所谓的长生不老药毒死了。

而前边引文中提到的那个胡僧那罗迩娑寐,就是王玄策在天竺精挑细选出来献给李大帝的,然后后者信了那罗迩娑寐的鬼之后就呜呼了,享年才52岁……

为求长生乱嗑药而死于非命的帝王简直数不胜数

有人会说那罗迩娑寐是老王奉李大帝之命弄回来的,李大帝是自己找死,关老王啥事?话说自古有铮臣也有佞臣,皇帝有错铮臣会抗命,而皇帝说啥就干啥的,那就是妥妥的佞臣……

要不是担心“恐取笑夷狄”,老王可能连脑袋都保不住。不过他此后的命运,也只能是一辈子都升不了官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