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朋友圈,大学同学在朋友圈发动态,说女儿上幼儿园了。这本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上学是一个全新的阶段,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开始接触新世界。却在为女儿不肯上学而烦恼。
这也许是每个小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初到一个陌生环境,离开了爸妈的监护,内心变得惶恐而无助,从而本能地抗拒和逃避,但成长的过程就是一次次摆脱依赖。
我初入学堂门,也是在这种煎熬中度过的。第一天上学,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去的路上还很兴奋,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有说有笑。刚进教室坐下,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被吓得哇哇大哭,甩头就跟着妈妈冲出了教室。妈妈好说歹说,买零食安抚都无济于事,于是她狠心地骑着自行车往回走,我不要命地哭着追回家。等待我的不出所料是一顿暴打,绑在老房子的柱子上用杉荆刺抽。打完还是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回学校,坐在自行车后座抽泣,被打得,哭得已经精疲力尽,别无选择只好束手就擒。
之所以印象这么深刻,跟棍棒教育不无关系。她简单而粗暴地告诉你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任由自己一意孤行。人必须独立,才能适应环境,第一次就这样被逼着迈出了这一步。
有句广告词:儿时,父亲是山。求学时,师友是山。立业后,伙伴是山。后来才发现,这些靠山,这些依赖,都慢慢离自己而去。随着知识面的变广,父亲不再是我们眼里的百事通,甚至会觉得他的观点迂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师友因为毕业各奔东西,各忙前程,不再是我们生活中的人。工作中,当有一天,你发现没有上司可以依靠,遇事只能靠自己去解决,你便成了他们的leader。这就是所谓的成长的代价,得到了很多,也会失去很多。
在爸妈的眼里,自己的子女不管年龄多大,永远是个孩子。事无巨细地关心,无微不至地照顾。感动之余,却没有当年依赖的心理,成长已教会我们独立生活。
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关心下一代的同时,教会他们独立,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