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概念与辨析
1 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该理论由Herzberg在1950s提出,后期不断进行了16次修正。
该理论的假设是人类在工作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需要,也就是作为动物要求避开和免除痛苦的需要,以及作为人类要求在精神上不断发展和成长的需要。前者是低质量生存的需求,后者是高质量生活的需求。
2 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区别:双因素理论着重强调影响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因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针对的是人类的全部需要。不能简单地把保健因素等同于生理、安全等基本需要,也不能把激励因素等同于尊重、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因人而异。
我的得到与思考
1 结合管理他人的链条(动机→意愿→努力→目标),双因素理论提出了一种筛选需求并找到动机(核心需求)的思路。
2 造成员工不满的原因(保健因素),往往是公司政策、管理、监督、工作条件、衣食住行、人际关系等;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原因(激励因素),往往是工作有成就感,有挑战性,能得到社会认可,个人能得到成长。
但是以上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并不是完全区分的,很多因素往往是兼备了保健和激励的作用;随着环境的改变,同一个人的保健和激励因素也会改变。
在短缺经济时代,良好的薪酬或许具有非常好的激励效应,但是作为90、00后的新新人类,上级的鼓励和同事的认可,或许远比工资具有更好的激励效应。
3 课程中给出了四条针对管理新新人类的建议:下达明确的任务,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及时反馈,多多鼓励。
我好奇的是,难道70后以及更年长的员工没有以上的需求吗?有成就系统的任务,真诚的欣赏,善意的赞许,这些可不仅仅是年轻员工才特有的需求。但进一步反思,不得不考虑老员工有家庭责任、子女教育、养老尽孝等需求,更需要钱,相比上级的欣赏与赞许,或许奖金与福利,反而具备更直接的激励效应。
4 找准员工的核心需求,可以通过管理链条实现员工和组织的目标。类似的,找准用户的核心需求,可以打造划时代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目标。反之,迟早被竞争者淘汰。
诺基亚CEO在被微软收购时说,我们什么都没做错,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也许诺基亚的战术完全没问题,但他们的战略错了,错在了「没有准确判断需求」。因为用户需求已经发生偏移,而诺基亚却留恋自己的功能机业务,完全错失智能机时代。
国内的诸多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浪潮中的身姿,并不是那么优雅…别人家主动求变找准核心需求,是冲在浪潮之巅;你停滞不前,留恋既往成绩,只能在浪潮中淹死。商业的残酷和守业的艰辛,可见一斑。
5 双因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进取心),但是它判断积极性的标准是员工的满意或不满意,这个标准其实是有问题的。「不满」可能是对忠言建议的不满,也可能是对冷漠敌视的不满,但是这些并无碍于员工获取薪酬、自我成长的进取心。理论只是一个工具,最终还是要着眼于我们的目标。
最后,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如何更巧妙地让上级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