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假”这个特殊的时期总是繁忙的,特别是在年后,由于家族庞大,走亲访友的生活状态必不可少,终于有时间来安静地看一下书,整体一下自己的心情。
零零散散,花了几天的时间看完了第二章“寒假的意蕴与变革”。学生寒暑假是一个不同于学生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受校教育的“第四教育世界”。李家成教授认为,孩子从降生以后,会依次进入并不断穿梭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这三个“教育世界”。每一个“教育世界”都与孩子的发展直接相关,但其教育内容、目标、形式都会有差异,存在着不同的教育关系;而不同的“教育世界”也会相互交叉、影响,孩子不断地“穿梭”其间,在多个“教育世界”的交融、合作或冲突中生存与发展。当第一个寒假、暑假开始,“第四教育世界”就可能到来了。这一章里笔者清晰地讲述了寒暑假之于学生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并成为“第四世界”,看到这里我感触颇深,因为在2年前做了一个课题《小学民工子女闲暇生活方式研究》(现在应该改成随迁子女),那这里所说的寒暑假不就是我曾说到的学生闲暇时间中的主要时间,在这时间里所要进行的教育活动。看到这里不禁有些沾沾自喜,但是,和书中所比,其深度未免有所欠缺。
胡春丽(2005)【1】认为对中小学生而言,闲暇是指学生所享有的除正规学习、正规活动和满足基本生存活动之外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每个学生可依照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和生活,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闲暇活动方式,而它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我认为闲暇活动方式的构成包括主体进行的活动和活动的时间,而小学生的闲暇生活方式就是指学生个人完成学习和生活自我服务后,即除上课、睡眠、吃饭、完成作业等正规活动和活动时间外,自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进行活动的生活方式。因此,与本书中所说的区别在于,我所说的闲暇时间范围更广,而书中的更具焦点。
在做本课题之前,本人做了简单的网络查询,发现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闲暇时间也逐渐增多,就学生而言,每年在校的正规学习时间不足19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2%。再加上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对中小学生“减负”,使中小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多成为可能。从理论上说,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多,为其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但是另一方面并不是说有了闲暇时间,学生就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其关键还在于学生是如何 “明智地”利用闲暇时间,拥有有意义的闲暇生活方式。
但是,闲暇时间的增多,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一些随迁子女(以本人接触的小学生为主)的闲暇时间被沉重的课业负担所剥夺,在家中,学生参与各种特长技能的学习,正常的休息娱乐权利被剥夺,还有一些终日与、电视、电脑为伴,造成学生闲暇生活的单一性;在学校,教师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由,剥夺学生的课余闲暇时间,使得课余闲暇时间并未真正成为学生“可供自己安排的时间”。由上可以看出,小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不高,闲暇生活方式存在弊端,急需改进。
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阅读、梳理,特别是参阅了有关闲暇、闲暇生活、中小学生闲暇生活方式相关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后,确定自己研究对象——金华市明招小学小学生,并且把研究对象精确到中高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为90.00%。研究以问卷研究为主,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为辅。
通过问卷分析,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1.学校方面
近几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都在努力实践“素质教育”,而学习以外的闲暇活动安排也将是“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在这个应试教育的社会大环境下,学校对学生在校内的闲暇活动到底是持有什么态度呢?在本次问卷中问及“你的学校是否经常组织课余活动”时,有71.3%的学生回答“是”;当问及“你觉得学校重视你们的课余活动吗”,只有37%的学生觉得“很重视”,还有9.3%的学生认为“不重视”,而其余的53.2%认为“一般”,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学校安排的课外活动情况并不满意。同时,通过对几位学生的采访,有学生认为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尽管学校每天下午有‘体育俱乐部’时间,但是老师都不怎么管我们,我们要不不知道玩什么,要不就是每天都跳绳。”可见,尽管学校组织了课外活动时间,但是教师却并没有没有很好的起组织引导作用,这一方面学校应引起重视。另外,在对教师进行有关采访时,大多数教师认为出现不知道如何组织学生“玩什么”时,主要是因为没有充足的闲暇活动设施,器材有限。可见,学校领导应当多多重视硬件设备的需求,同时训练教师在无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在访谈中,大多数教师要想学会科学地进行闲暇生活,可见学校十分有必要进行一定的闲暇教育。当问及“您觉得学校的教学课程等能否帮助指导学生过好闲暇生活”时,绝大多数老师都坦言:在自己所教授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该科所应具有的能力,还是偏向于重视学习成绩。
2.家庭方面
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父母对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父母的态度将影响学生的闲暇活动情况。本次调查中,对“你是否觉得父母只关心你的学习成绩,而不在乎你的活动和玩伴”时,有66.7%的学生认为“没有”,但是仍有33.3%的学生认为是的。同时,调查表明小学文化程度的父母中有62.5%让学生觉得父母只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只有31%是这样的。可见,父母的文化程度与他们对此问题的看法有一定的关系,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倾向于不仅仅是看重学习成绩。但是尽管如此,在对家长的访谈中,家长虽然认为学生的闲暇很更要,认为通过闲暇可以让孩子更加全面的发展自身,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都表示不知道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科学闲暇。不仅如此,家长尽管重视闲暇,但也表示学习成绩仍重于其它,就看电视而言,大部分家长会让学生看电视,但前提是完成规定的家庭作业,他们觉得闲暇一定不能影响学习。
3.社会方面
“‘立足学校,依靠社区、发动社会’的‘三条腿走路’,是我们组织与实施中小学闲暇教育的方向”。而今的小学生大部分住在社区,还有部分住在村镇,因此社区、村镇的闲暇组织情况对学生的闲暇生活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尽管社会在进步,在所调查的108名对象中有78.7%的学生家附近有绿地及体育设施,可见现在区内及村镇内闲暇设施都有建设,然而当问及其是否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时只有28.7%回答“是”,可见社区等社会环境对闲暇意识仍旧不够重视,有待相关部分的重视及改进。
结合之前的调查,与书中调查进行比对,很多问题的存在都是不谋而合。根据问题提出策略,关于如何提高闲暇时间的质量,我也结合三方面做了简单的叙述。
(一)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生活也是正式化、规范化、社会化的一种生活。通过学校生活和教育,学生将最快速度的学会文化知识与相关技能,从而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要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度过闲暇时间,学校就要发挥其示范教育功能。
(1)教学中渗透闲暇意识,开设专门的闲暇生活指导课。学校应大力发展闲暇教育,其一,把闲暇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闲暇意识;其二,学校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开设“闲暇教育指导课”,在闲暇生活指导课中丰富学生的闲暇知识,传授闲暇技能、技巧,端正闲暇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闲暇品质,最终达到提高闲暇素养,培养闲暇能力和良好的闲暇个性品质,养成积极、健康、科学的闲暇生活习惯的目的。
(2)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管理者、组织者以及朋友,对于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学校在组织相关课程时,也应开设一定的闲暇辅导课,从教师入手,培养教师的闲暇技能,启发教师从各自的学科入手,利用学科特色培养学生在学科课堂上的闲暇意识与技能。从而学会针对学生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能力水平,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给予不同的闲暇指导,授之于渔。
(3)创设良好的闲暇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领导要定期组织一定的闲暇活动,如开展各种兴趣小组、各种主题活动、书评和影评活动等,使学生获得比书本教育更为广阔的文化储备,增强生活技能,从而将闲暇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进而内化,使学生在浓厚的闲暇文化氛围中真正快乐的成长。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人最初、最重要的社会化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讲,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学生在家庭生活的时间也随之增多,那么家长要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1)以身作则,强化家长自身闲暇意识。家长可通过网络及书籍等途径,了解闲暇的重要意义,获取闲暇的相关知识,从而挖掘自身的闲暇教育资源,在生活的点滴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子女。
(2)可以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上闲暇辅导课,积极获取、提高自身闲暇活动的技能与技巧,为帮助形成理性科学闲暇打下基础。
(3)指导儿童合理闲暇。当家长拥有一定的闲暇意识和闲暇技能后,就要学会要重视孩子的闲暇观念的确立和闲暇方式的指导,通过情感沟通和交流,将自己的闲暇观念灌输给子女,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闲暇态度。具体来说,家长可以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儿童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准备必要的闲暇活动材料,如课外图书、乐器等;可以利用居住附近的公共设施安排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到远区域进行如参观青少年宫、博物馆、名胜古迹等的活动;还可以在生活的点滴中适当的让学生进行家务劳动。总之,家长通过各种措施,从各方面锻炼学生的各项活动能力,满足其多方面的需要,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三)社会方面
(1)关注大众传媒及信息网络。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传媒已经对人们的日常闲暇生活中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影响,对于模范能力极强的小学生而言,影响更是甚大。因此,大众传媒应努力将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倡导内容丰富、科学、健康的闲暇生活方式,进而引导人们进行合理生活。
(2)政府机关在社会的各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闲暇活动与社会也有一定的关系。政府可以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从而加强社区建设,配置具备闲暇相应知识技能的专职人员,指导健康的社区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社区功能。
纵观之前的课题与书本,很多方法的阐述虽然浅显但还有有些许道理。但是观察自身,做了这次的课题之后,这讲事情便已然结束,现在想想那本次课题的意义不是不存在了吗?通过这此“你好,寒假!”项目研究的学习,我发现我们要有教师一定的教育敏感度,从而从矛盾、不足、困或中加以研究,但是研究并不是真正的目的,研究是为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最终是为教育的完善与提升做贡献的。就以“你好,寒假”项目为例,李教授通过地方教育局、学校、教师在台湾、新疆、上海、浙江、武义等十几个地区发动寒假的变革,以“证据”为基础,使参与的班级学生的寒假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与人效果是以往传统寒假作业所无法匹敌的。那么,在本校参与了这个项目活动以后,所参与班级的随迁子女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假期结束,在各班的寒假生活反馈中,我们将拭目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