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又到了各种冷饮们登场的季节,仔细思索一下,我们钟爱的各式饮料居然都能被两种主角概括——酒精和咖啡因。今天枇杷就来推荐一本跟饮品有关的书,讲述这两位主角引领下的六种曾经或正在独领风骚的饮品,当然不是冷饮菜谱啦(想看这部分同名微博有好多图呀),人家说的可是严肃的历史啊喂!
我们喝的每一种东西,都有它自己的气质。红酒高高在上,啤酒平易近人,烈酒不务正业,还有咖啡因界的各路大佬,茶是香炉旁边的出世清谈,咖啡是会议桌上的匆匆忙忙,可乐呢,是那个所有人的最低共同点,不喜欢他的人说它让人发胖,喜欢它的说它实现了世界大同,因为无论是睡白宫的还是睡地铁的人都在喝这种黑甜水。每一种饮品身上独特的文化象征,其实都是由它的历史塑造的,而它们又反过来切切实实地推动过人类历史的进程,深远地留在了我们的生活基因里。
第一次听到这段介绍的时候我就对这本《六个瓶子里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熟悉的历史总是充满了各种政治军事斗争,走上历史舞台的永远是皇帝、将军、政客,但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音乐、绘画、舞蹈、诗歌总是只能在庞杂的历史课本里占据小小的一个章节,“饮品”这种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东西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压根就没有在历史课本里出现过。这本书正是以饮品这样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历史,而且你会发现饮品在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远远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不痛不痒,而是和很多我们熟悉的“大事”一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推送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啤酒的诞生源自谷物的发现,作为谷物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液体面包,促进了人类饮食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狩猎和采集变成了谷物种植,迁徙的人类开始了定居的生活;葡萄酒作为文明的象征促进了古希腊罗马的文明进程,诗歌、政治、哲学随之诞生;烈酒是大航海时代殖民统治的产物,并在美国独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咖啡馆的出现促进了英国工业文明的建立和法国的启蒙运动及其大革命;对茶的需求使得英国入侵中国并进一步占领印度,最终建立日不落帝国;可口可乐的兴起促进了美国商业文明的扩张,成为全球一体化的标志。当然,这里所说的促进都只是一定程度上,虽然这些饮品在历史进程中的推进作用并非完全决定性的,但我们依然会惊奇的发现饮品与人类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的多。
仔细思索,在这六个瓶子所描述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包含了人类社会主流很多层面上的转变,除了前面提到的从狩猎到农耕到工业生产之外,社会先锋阶级重心的改变也是有趣的话题。喝啤酒的是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农民,他们是人类脱离野蛮时代的先行者;喝葡萄酒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精英政客,他们建立了最早的城市和民主体制;喝烈酒的是殖民时代的海员,他们用野蛮的扩张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喝咖啡的是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他们为人类历史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喝茶的是工业革命后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把人类生产方式的转变落向了实处;可乐的生产者——商人阶层又成为这个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先驱。
同时这六个瓶子也分别对应了世界文明的中心和大国的兴衰史,从公元前五千年的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啤酒),到公元前千年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葡萄酒),到殖民扩张时期的西班牙葡萄牙(烈酒),资本主义革命浪潮中的英法(咖啡),工业革命后的全球霸主英国(茶),全球一体化时代的超级大国美国(可乐)。当然古代中国作为另一种文化下的世界中心,并没有成为作者考量的对象,但是书中并非没有提到中国,在《茶与日不落帝国》一章中提到我们熟悉的鸦片战争的起因之一,英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其中一大商品就是茶,而另一大主要商品瓷器在英国则是以茶具的角色扮演着茶的副产品,英国人对茶的巨大需求成为了鸦片输出和后来鸦片战争一系列事件的起因。
提到中国,我想中华文化下的米酒、黄酒、白酒,古老的茶到新潮的咖啡可乐,同样也可以创作一部《N个瓶子里的中华史》之类的图书,应该也别有趣味。
另外本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值得玩味的小故事,例如在《殖民时期的烈酒》一章中讲述了美国建国之初的威士忌暴乱,政府为增加收入对威士忌商人征税引起了商人大规模的抗议,为镇压他们政府派出了军队,结果军队在行军途中需要大量的威士忌并用现金向商人购买,而需求的增加正好导致了商人有更多的钱来交税从而抗议得以平息。
这个故事不仅可以作为经济学史上的典型案例,甚至写成小说拍成电影都极为有趣,而最后一章关于可口可乐伴随美国崛起统治世界的例子恰恰是这个有趣故事的佐证,在现代经济的逻辑中,贸易的繁荣,需求的扩大带来的双赢局面远比战争式的你争我抢来的合算。
这本书最棒的地方是,它不只是单纯地讲述了六种饮料它各自的历史,而是把整个人类历史通过饮料的方式娓娓展开,其中不仅运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描述了不同时期的人们从饮食、医疗、文化等不同角度如何看待各种饮料,还详细解释了各种饮料是如果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让你震惊三观的同时也会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和严谨的语言让你不至于陷入极端思维的误区。除此之外本书神奇的作者汤姆·斯丹迪奇也极其擅长从生活中的一个很小的侧面来全面描摹整个人类历史,他的另一本书《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大的缺憾是,这本书貌似在2006年一次印刷时候就没有再版,现在基本已经找不到正版了,想看的朋友要么找下附近图书馆是不是有,不然就只能跟我一样在淘宝买影印本咯(我真的是个极其抵制盗版的人啊,如果再版一定会重新购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