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听了不计其数的各种故事,从皇帝的新衣、狼来了、阿拉丁神灯到指环王、哈利波特、福尔摩斯等等。这些故事都广为人知,并深入人心。
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表达工具,也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工具之一。
认知科学家马克·特纳(Mark Turner)在《文学思想》(The Literary Mind)一书中写道:“联想型的叙事故事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这也是理性能力的基础,是我们展望未来、预测未来、组织策划和解释问题的主要手段。我们大部分的经历、知识以及思想就像是一个一个的故事。”
可以说故事具有认识世界并改变世界的能力。
为什么八卦和段子能够快速传播?因为它们是故事。
为什么圣经、佛经能那么畅销,并让人对其信仰?因为它们是故事。
为什么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金庸武侠的身影?因为它们是故事。
为什么讲故事比讲道理更具传播力及影响力?因为人的大脑天生就喜欢听故事。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道:智人之所以能够打败其他所有人种,是因为他们具有构建虚构故事的能力。因为在故事里,他们可以相互理解,达成合作。所以这也算是我们的基因决定。
所有伟大的演说家、作家、营销专家,都是讲故事的高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说过,美国总统的一个主要职责就是持续地给美国民众“讲故事”。
好的故事不仅能自带病毒性的传播效果,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并记住你,从而帮你塑造独特的个人品牌。讲故事的过程就是带领别人和你一同感受相同的情感体验,这比单纯的讲道理来得更打动人。
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想讲好一个故事并不是那么的容易,更何况现代人对于互联网的高度依赖,你想听故事?我百度一下就有。况且现代人喜欢节奏快、主角个性鲜明,情节发展高潮不断的故事,如果你好不容易憋出一个故事,但无人欣赏,也是备受打击。
那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何才能轻松快速的讲好一个故事呢?
一、个性鲜明的人物才会受到关注
大家对之前胡歌演的《琅琊榜》一定不陌生。胡歌饰演的林殊,从一个阳光少年逐步成为一个忍辱负重,心系天下的权谋之士。许多人在评论这部剧的时候,会说《琅琊榜》就是梅长苏“一个人的史诗”。
故事中人物的塑造需要具备几项特质。
—性格鲜明
—反应敏锐
—行为举止出人意表
—性格转换迅速
不管是年少的林殊还是涅槃重生的梅长苏,人物性格都十分鲜明,林殊的年少轻狂,聪颖慧黠;梅长苏的气质清雅,攻于心计。在人物性格转换方面,通过一个赤焰冤案,自然而又巧妙的将人物性格进行快速切换,前后强烈的反差,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体验,让观众对人物的命运走向更为期待。而故事中主角的反应也极为灵敏,能够自由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把敌人一步步逼入绝境。
这样的人物性格更加立体化,在增加故事人物趣味性的同时,塑造了角色的人格魅力,让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那么在人物性格转换方面,该如何做才会显得更加自然呢?运用6种人格发展的进程。
1、天真者:内心单纯地相信世间的正义和美善
2、孤儿:可以说是天真者受挫之后的状态,内心被世间的黑暗面笼罩着
3、流浪者:处于一种矛盾心态,未能解脱之下,茫然寻觅,探索周围
4、战士: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努力前进
5、殉道者:为了完成更高阶段的目标,不惜牺牲个人的喜恶和当初最珍惜的东西,甚至生命
6、魔法师:掌握了改变现实、超越常人的能力
林殊到梅长苏,因赤焰冤案,由原来的天真少年(天真者)—独自存活(孤儿)—受火寒之毒折磨(流浪者)—为了洗脱罪名(战士)—与病魔抗争,开始他的复仇大计,成为他当初自己讨厌的权谋之士(殉道者)—洗脱身上的冤情,辅佐皇帝并不重视的靖王上位(魔法师)。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故事人物性格的转换都需要按照这个过程来,但对于刚开始学讲故事的人来说,这会是一个较好的人物塑造的模型。
二、跌宕起伏的情节才能引人入胜
一个好的故事脱离不了情节,情节是开展故事的路径。情节的设计需要一条核心主线,核心主线通常跟着故事主角展开,充分表现出故事的主题和信息。譬如《指环王》,主要讲述了中土世界第三纪元末年魔戒圣战时期,各种族人民为追求自由而联合起来,反抗黑暗魔君索伦的故事。故事很长,众多人物与情节多线发展、交叉互动,展现各种矛盾冲突,从而营造了故事的张力。
然而我们普通人想一下子写出像《指环王》那样纵横交错的故事比较困难,毕竟我们都不是作家。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五段式情节进展的结构,也许能帮助我们写好一个简单既有吸引人的故事。
1、期待阶段:初步介绍人物、背景、矛盾冲突的发生
2、幻象阶段:事情进展顺利,好像都可以解决,其实只是幻象
3、受挫阶段:正面看到真正的大险阻,前一阶段的幻象破灭
4、噩梦阶段:故事进入高潮,一切逐渐又看似绝望
5、决定性结局:故事中的英雄克服险阻,通常是同时克服了个人内心的弱点或困扰
譬如我们看到的许多侦探故事。
第一阶段:命案发生,侦探介入,发现五个嫌疑人;
第二阶段:侦探循着特殊线索,在五个人之中找出嫌疑最大的一个人;
第三阶段:嫌疑最大的人畏罪自杀,大家都觉得可以结案了,只有侦探内心深处非常不安,总觉得有更大内情,这时候,剩下的四个嫌疑人中的一人突然受到袭击,于是侦探知道案件里面有更多秘密;
第四阶段:四个嫌疑人逐一受到生命威胁,侦探为 保护其他嫌疑人也差点被杀,最后,其中一个人临死前告诉了他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
第五阶段:侦探设计让真凶现形,真凶原来是和侦探一起办案的同僚(或是上司),其中牵涉一个犯罪集团,同僚(或是上司)是首脑。
真实人生的多面性远比故事情节复杂的多,转述的时候,往往需要用技巧去简化整理,“五段式情节进展”便是很好的工具。如果你想写出更多具有表现力和张力的情节,除了可以按照5段式情节进展的机构不停思考,还需要观察周围的生活,毕竟故事来源于生活。
三、视角不同,效果不同
故事讲述了一个特定的观点,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同一个故事,如果视角不同,意思也会完全不同。叙述的过程,其实是叙述者和倾听者选择并交流—个特定观点的过程。当你想让人们去“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一个故事就可以将他们从一个视角带到另一个视角。
最基本的叙事观点有三种:
1、第一人称观点。即用“我”来叙述,故事发展全属于“我”的所知所感。
优点:可以比较细致地描述个人的观察和感受,听众也因此容易代入故事,产生共鸣和同理心。
缺点:若情节需要,必须离开“我”的视野叙事,交代起来会比较不自然,常常需要从此时此地跳开,例如“许 多年之后,我才终于明白……”“这是两年之后我们再遇之后,她才告诉我的……”
2、全知观点。讲故事的人知道了故事世界里的一切,然后挑选最重要和有趣的片段告诉你。
优点:一切故事细节都可以交代,也没有时序限制,并且运用情节的进展来带动角色,使之受到喜欢和认同。若是故事情节繁杂,“全知观点”几乎是不二之选。
缺点:虽然也会有故事主角、核心事件作为主轴展开故事,但是因为这样广角镜头式的叙述,跟听众的距离比较远,听众代入主角的心态也就不容易。
3、第三人称观点。即用“他”的观点来叙述故事。
优点:既有单一主体易于投入和共鸣的优势,又有更灵活叙事的自由。
缺点:不容易操控,有些时候技巧混淆了,听众就会感觉混乱。
不同的叙事角度,各有各的优劣势,在我们讲故事之前就应该思考好用哪些角度、怎么运用来讲述故事。
不管技巧多么的好,套路多么的深,想真正掌握这些技能,唯有开始行动去讲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只有不停的讲故事才能教会你更好的讲述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