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断舍离》,心理上有了断舍离的决心,行动上一直没有行动起来。反而是看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之后,我扔掉了三分之二的衣服。陆陆续续把家里的物品也进行了整理舍弃。
去年年底的时候,看了《我决定简单的生活》之后,我喜欢上了这种极简理念。因为喜欢,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断舍离。
源于内心的喜欢,开始的事情,更容易行动起来。
我从家具、物品、衣服、心理这四方面进行了整理。
家具
我一直喜欢极简的北欧风,简单的线条,清淡的颜色,极简的设计。家里的家具是原木色配上清新的苹果绿。床、衣柜都是原木色,都是最简单的款式,从2011年用到现在,看见这些家具还是很喜欢。
家里了没有多余的家具,只是满足基本的日常需要。去年开始,我在家里不再放电视,原木色的细长条电视柜放在了阳台上,成了花台,摆放各种花卉,特别漂亮。客厅变成了书房,餐桌、书桌合二为一。房间设置更合理和舒适,打破了客厅里放沙发、电视的默认形式。
物品
整理物品的时候,我先从厨房开始。扔掉了多余的调料瓶,只留下暂时需要的,碗筷也是按人口配备之后,多出几双备给客人。没有多余的锅碗瓢盆。
奖状、纪念品之类全都扔了。
家里的各个收纳柜子和抽屉,都一一整理。尽量一物多用,以及及时归位,是现阶段的惜物之心。
衣服
微博里的赵小姐的衣柜挂杆又一次被衣服压断了,我知道每个女人的衣柜都是这种情形。拉开衣柜门,包和衣服冒出来的情形也是比比皆是。我在一次搬家中,发现衣服是最多的物品时,我有点吃惊,我不是每天都会站在衣柜前觉得没有衣服穿吗?现在明白,不是没有衣服穿,是没有新衣服穿。
我开始了一次卓有成效的整理。然后,我的衣柜变得清爽起来了。夏天的衣服一个小的收纳盒就装下了。秋冬的衣服可以混穿,几件大衣,几件秋天的T恤可以穿在大衣里。
我知道我就这些衣服了,所以每次站在衣柜前就知道穿什么。没有了选择的焦虑,真的非常轻松。
扔掉不心动的衣服,只留下喜欢的,会节省很多选择的时间,这种轻松感是发自内心的轻松。
心理
当我不再占有物品,当我不再需要过多的物品,我的生活变得更快乐了。现在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极简主义者,舍弃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只保留极小限的生活物品,“最小限的物品,最大限的幸福”。我也决定做一名极简主义者。我不再需要过多的物品。
当我知道我本身就是丰盛的,充足的,我不再需要通过物品证明自己,我顺其自然的开始了断舍离。
心理有匮乏感,才会想拥有更多的物品,占有更多的资源,想用更多的物品来填补内心的空洞。可心理的这种匮乏,不是靠物品来填补的,这就像许多有钱人虽然有许多钱依然不快乐一样。
看到自我内心的丰盈和充足,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找寻的。
之前网络上有一张乔布斯坐禅的照片,他坐在木地板上,房间里只有一个落地灯,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张照片都不会相信这就是乔布斯的家。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位极简主义者,才有了我们喜爱的iPhone。
网络上可以看到一张乔布斯从1989-2010年在不同场合拍摄的照片,时间跨越了二十多年,照片中的乔布斯在慢慢变老,从胖到瘦,但着装丝毫没有改变:永远的牛仔裤+永远的黑上衣。
无独有偶。扎克伯格也是永远穿着一件千年不变的圆领灰色短袖。
《我决定简单的生活》的作者佐佐木典士将自己曾经依赖过的那些生活物品全部扫地出门,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轻松:他为自己的的生活留出了惬意的余白,体重也减轻了近十公斤,因为精神焕然一新,工作也变得很有效率,并因此从一名普通的编辑而被提升为副主编。
佐佐木典士总结了他成为极简主义者之后的12条好处:
买与不买,只是自己的决定。
就如,减肥不减肥,健身不健身,都是很私人的事情。
我想说的是,我一年不买衣服依然会很美。旧装穿出新花样,会是有意思的体验。
爱自己,自己美,决不在买不买几件衣服上,你们说呢?只是个有趣的游戏而已。
我越来越喜欢这种充满自律精神的品质生活。
《法国人只备十件衣----在巴黎学到的提高生活品质秘诀》的作者詹尼佛说:“原来,女人的美丽,并非一定得苗条骨感才能善罢甘休,而根本是源于自信与体态。”
詹尼佛在书中写道,虽然巴黎是世界的时尚之都,但许多法国人的衣柜里,通常只备几套可供不同场合穿戴的服装,除此之外,绝不会画蛇添足地再多一件。(此段引用移动互联网)
我现在逛商场时不会看见打折的就想买,不会再计划之外购买衣物,逛超市也不会看见什么顺手就拿,而是按需购买,家里什么用完了,就买什么,而不像以前买一堆物品囤积着,生怕卖光了似的,或者生怕超市倒闭似的。
从心理的简单美好出发,我已经走上了极简的道路。
2月份会整理书柜,把书送人或者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