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Z幼儿园的两周,发现了很多可圈可点的事,其中,谢老师的图景化语言着实让我惊叹,两周的时间,我一直跟随谢老师一环又一环的图景,慢慢成了每天的期待,也为繁重的工作增加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吃,是幼儿生活的大事。我们引导孩子尊重食物,所以餐前感恩,不浪费丝毫,这可能是大多班级的做法。除了这些,在月亮班我还看到了不同。
午休后,皮皮看都没看加点就说:“谢老师我不想吃。”加点,总有孩子不喜欢,可能总是重复,对普遍有风相气质的小孩子失去了吸引力。谢老师兴致勃勃的看着自己手里的面包说:“哇,皮皮,快来看,这面包像一本书一样,可以打开,可以合上。”皮皮停下刚要往外走的脚步,回过头,笑嘻嘻地走过去,饶有兴致的接过来开始研究,翻开,合上,然后一口吃下去。或许他在一边吃一边想:嗯,这本书还甜甜的呢。
对啊,和食物发生连接,还可以这样。吃食物不只为果腹,更是在探索食物世界的奥秘,除了充沛的能量,食物带给我们的还有无限未知的乐趣和惊奇。
饮食是在照顾物质体的发展,而工作也是幼儿的必须。因为七岁前是发展意志力的好时机,做家务是发展意志力的好载体。看到孩子自己洗碗,洗毛巾,叠被子……我常想代劳,小小的人儿,干这么多,帮一下吧。或者大孩子精力无处释放,走吧,我们去拖地板,总之,做家务于我更多的是责任不是乐趣。但是,月亮班起劲儿干活的场景着实给了我新的思考……
“光明车在哪?我要开光明车。”一个孩子问,我困惑不解,谢英老师告诉我,就是擦地板的抹布。我一下乐了,大概是抹布留下的水渍反光,所以得名把。你看,孩子们擦地时嘴里发出滴滴嘟嘟的声音,像极了加足马力的小车,一辆辆,卖力的擦着,一遍又一遍,很是起劲儿。
是啊,孩子们喜欢有趣的事,需要做有用的事,如何平衡两者,彰显这点点智慧。成人,又何尝不是?
还有神奇女巫,更是让孩子们每天都提及,我实实在在见证了幽默的力量。无奈时光匆匆,总是要告别。我以为分离总难免感伤,何况是孩子。时间临近,我思索着以怎样的姿态和这一张张已经熟识的小脸儿告别。围圈时,只见孩子们紧紧的围在谢老师周围,竖起耳朵听:“王老师要带着她的发现回小学了,而且还有一个好消息,吴老师找到了魔法,马上就要回来了。”“耶!”孩子们欢呼,我轻轻舒了口气。
在这样的图景中,轻松化解了潜在的冲突与对抗,老师像宏大的怀抱,温暖的承接了孩子给出了所有喜怒哀惧,言行中传达了点滴生活智慧。
“三岁看大”,这样的种子在小小的身躯里发芽,谁说不会慢慢浸润成一抹人生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