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舒适区?舒适区,是一个你再熟悉不过的套路和生活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它可以是难以改变的习惯,可以是不愿变化的状态,也可以是习以为常的嗜好。
每个人也有自己穿衣打扮的舒适区状态,即自己常穿的风格类型,例如有的女孩子从来都是平底鞋,例如有的女孩子从来都是学院风。
一个人在舒适区呆着是无法让自己成长的,时间越久,人们的无聊感就越强烈。这时候人们就会想着要去改变,一般就会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一点一点通过学习,调整自己,让自己慢慢接近想要达到的状态,例如一个总穿休闲装平底鞋的女孩子打算实现形象突破,开始尝试穿优雅女人味的衣服,首先适应的就是高跟鞋,她从3厘米的鞋跟开始尝试,慢慢适应,通过3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可以传到7厘米的高跟鞋,实现了形象的进阶提升。
第二种情况是,让自己马上做出大的改变,例如从没穿过高跟鞋的人,第一次就上脚10厘米的高跟鞋,除了让自己很受伤外,也造成了心理上的一种错误认知:我不适合穿高跟鞋。从而让自己退回到自己习惯的运动鞋状态。
第三种情况是:找到专业的色彩顾问,开始做整体分析,除了做一大堆量表之外,还听到了好多自己不知道的名词,从而让自己变得无比焦虑。
这就是一个人面临改变时常规遇到的三种情况,即行为改变的三个层级,美国心理学家Noel
Tichy(诺尔·迪奇)就此提出了行为改变理论,图里的3个区可以表示为你想学习的事物的等级:
如上图,最里面一圈是“舒适区”, 对于自己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学习区”或“最优焦虑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学习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东西,一段时间后,“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 “舒适区”越变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区” 也会相应变成“学习区”。
所有想要实现形象逆袭的女孩们,要理解行为改变理论,从而更有效指导自己未来的变美行动。
1、想要形象提升一定要走出舒适区
我的形象搭配的课程中必定会讲十大着装风格,当有女孩子问我说,“杨老师,我适合什么风格呢?”我都会很认真的回答说,“菇凉,你可以穿所有的风格。”而每次这些菇凉们的表情都是很震惊,觉得怎么可能。因为很多人穷其一生也就穿过两到三种的风格。
每个人习惯穿的衣服风格就是一个人的舒适区,想要做出改变,就要去学习适应穿另外一些着装风格的衣服,例如尝试穿性感的礼服,例如尝试穿朋克风的衣服。
我经常会对周围的女性朋友说,其实,我们的人生具备无限的可能,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局限住了,请勇敢的走出你的舒适区。
2、让自己处于快乐的“学习区”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内啡肽是人体的快乐激素,能刺激一个人内啡肽产生的一种方式就是学习。
当我们走出舒适区到达学习区时,我们会发现自己会变得更有效率。
人在舒适区的舒适感会消灭生产能力,因为没有了因期限和期望造成的不安,我们往往会心安理得,得过且过,会失去干劲和热情,也会陷入“工作迷茫”。就如《爱情呼叫转移》这部电影中,男主人公对自己老婆说,我已经厌倦了这个家,每天回来你就穿着这同一件衣服,做着同样的饭菜。
布莱尼.布朗,休斯敦大学的研究教授曾经解释说:人们能做到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即自以为是的觉得恐惧和不确定性并不存在。
人们在舒适区的状态就是这种糟糕的状态,觉得一切都是确定的,不会改变,也不用改变。
然而,现实却往往会给深处舒适区的人一记重拳,有的人被打倒了,而有的人被打清醒了。就如我这些年最快速帮助一个女士实现形象逆袭的是2个月时间,因为老公的突然出轨让这位女士惊醒,开始求助我做出改变,她扔掉了过往所有的衣服,包括内衣和袜子,在2个月时间内我大大小小帮她配搭了200多件的东西。后来的结果是,老公看到她的改变后幡然醒悟要复合,然而她坚决拒绝,开启了另外全新的人生。
我经常说,人生有很多知识是不可逆的,即当你知道了这些知识后,你的人生再也回不到过去的状态。走出舒适区抵达快乐的学习区就是这种不可逆知识,只要你一次体会到走出舒适区带来的成长,你就再也不能忍受舒适区的无聊和没有改变。
3、持续的学习区减少恐慌区
恐慌带来的焦虑是极其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焦虑除了减弱自己的能量之外,不会让自己有任何改变。
需要做的就是持续的让自己处在学习区,不断的成长,通过让学习区的扩大慢慢的减少焦虑区。
例如想让自己一下子实现形象逆袭,就会让自己很焦虑,然而通过每天进步一点,每天掌握并实践一些搭配法则,就会让自己离自己的形象目标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