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方一净土,
一佛一如来,美,自在灵魂深处。
中国历来就不乏投身空门、志求解脱的好儿女,但他的故事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依然充满了难解的异彩。
他天赋异相,长相帅气,接近1米9的颀长身材,被人们称为“中国最帅的和尚”。而他那硕大的耳垂可谓举世无双,就是经藏中描述佛的32相80种瑞相中的“耳轮垂埵”!
不论是谁只要看到他的第一眼,都会认定:他大约就是为佛而生!
明心法师,出生于1980年冬季,29岁出家,至今7年有余,是浙江普安寺住持,和秦皇岛摩诃寺住持。
他的故乡是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畔的一个古镇,风景如画,民风淳朴,这里历史上曾出过禅宗高僧永嘉大师、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道教隐士陶弘景等名人。镇上原本有几座古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逐渐消亡,到现在已没有佛教信仰,全镇也没有一个出家人和居士。
在儿时,他体弱多病,经常被奶奶和妈妈带到佛殿,喝些符水治病,虽然对佛教知识一无所知,但妈妈常带他去殿里烧香许愿做功德,说菩萨会保护人。
明心法师或是受到母亲感染,抑或因前世的残影留思所致,待到记事时就讨厌衬衫西装等带纽扣的洋服,反而喜欢穿出家人的大褂,对V字领的传统服装有莫名的好感,这种习气似乎是与生俱来,固执的喜好近乎无法改变。而且每逢看到寺庙、僧人等都会很欢喜,自小就向往出家人的清静生活。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最感兴趣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类的书籍,还经常思考宇宙的边际在哪里?人类来自哪里?人为什么而活?他也知不应该想这些荒唐的问题,但就是无法停止思考,他想寻求真相,却不得要领,总觉得:“我不想稀里湖涂过一生。”
虽然他想探索起源,却也逃不开现实。父母整年务农,还要供兄妹三人读书,着实不易。
为给家庭减轻负担,1995年初中一毕业他就读了中专,想早点工作。
1999年中专一毕业,他就参加了政府招考,140多名大中专生参考,仅招7人。虽竞争残酷,但他轻松应考,以第四名的成绩被录取,分配到乌牛镇政府从事统计工作。吃上公家饭,有了铁饭碗,几年后还拿到了大专文凭、统计师证,在世人眼里,命运似乎已经定型…
然而进入工作后,现实的残酷,常让他感到无奈失望,下班后他只能在虚拟的电玩世界里找回自尊,与世无争,过那虚幻的清净生活。但他心里总有个声音在说,上班是为了生活,兴趣或许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他探索着生活的兴趣,发现了电玩、动漫、篮球三大爱好,也让他交上了几个挚友。业余生活似乎有了些活力,但在上班空虚时他又会思考人生,不禁常常问自己,这样守着办公室做自已不感兴趣的事,在虚拟的世界里游戏人生,真要如此过一辈子?
就这样虚无的过了十年,他一边对生活更加失望,一边想要反抗却感到更加困难,他像只迷途羔羊,没有方向,没有理想,颓废堕落,只能继续用虚幻世界麻痹自己。
或许天意使然,直到2006年10月,他在网上偶然听到一首叫《轮回》的佛曲,马上就被那悠远空灵的音乐给震撼。简单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伴随着引磬、木鱼的敲击声,仿佛让他看到深山古刹、禅影僧踪,与世隔绝的桃源生活。已经麻木不仁的他,顿时热泪盈眶,这首曲仿佛打开了他新的世界大门!
于是他开始研究佛教对宇宙及人生意义的阐释,很快就萌发了出家修行的想法。
看多了平日里人性丑陋的一面,他越发变得孤僻厌世,但每次一到寺院却感觉好温馨,即便初来寺院参加早晚课,也能让他莫名感动,常用纸巾拭泪。
同年12月,他决定舍下俗世一切,出家求法修行,来到天台国清寺要求出家,被当家师安排在天台山万年寺考察,准备几个月后剃度。可惜因缘未熟,几天后便被父母找到,硬给拉回了家。
农村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父母死活不让他出家,现如今没有一点佛教氛围的家乡,他若出家会给父母造成很大社会压力,会让他们受到乡亲们的讥笑,无脸见人。
他不想放弃,每每提起出家的事,母亲就以泪洗面、寝食难安,没有人生自由的他苦闷不已,只能把梦想暂时埋藏在心底,耐心等待时来运转,出家修行,一切看起来似乎已注定要成为悲剧。
然而三年后峰回路转,发生了众多奇缘,多年的坚持换回了意外的完美结局,他不仅顺利出家,还考入了国内最高佛教学府中国佛学院。
铁碗换瓦钵,自此皈依佛门,圆具足戒。
毕业后的他也没有选择条件优渥的名寺,而想找个清修之地。一路云游考察下来,最后竟携三位校友组成僧团回到了家乡,2013年11月25日,他们正式入住普安寺,想让佛法在偏僻的家乡开花结果。
这其实是他始料未及的结果。
因为当初父母同意他出家曾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回永嘉的寺院,从外乡回家里时也要记得换衣服,不能让乡亲知道他出家,避免难堪。而如今,父母知道寺院没什么香火,隔三差五的来寺院给他们送粮食饭菜。
他说:“当自已穿着僧衣,站在家乡的丽水街上,这一切,真的像在做梦一般。还记得当年欲出家出不了家时,经常梦到自已去寺院,梦到自已穿上僧衣回到家乡,梦想就如此不可思议地照进现实。”
他们的普安寺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西北部十八垅南麓。始建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重建于北宋治平元年,明、清间相继修建,民国初大修。寺院四面环山,形如莲花,环境清幽。
但这座千年古刹已年久失修,百年来也无僧宝常住。
原来寺院的五进大殿已塌了两进,大雄宝殿也没有大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听附近村民说,寺院现在的佛像都是十多年前玉环县的一位老居士供奉的,此事说来颇为传奇。十多年前她梦到观音菩萨来找她,说自已的寺院已塌了,无处安身,寺院在一个山坳里,左转进去后有一片竹林,三间大殿都塌了,观音菩萨前有个石头香炉。
虔诚的老居士四处寻找,一路打听,最后找到了普安寺,跟她梦中的场景一模一样,看到年久失修的大殿,感动的跪在佛像前痛哭,发愿修复普安寺。如今普安寺还能保持原来的基本建筑格局,数她功劳最大,寺院里的佛像也都是她请人雕刻送来供奉的。
明心法师他们曾想亲自去找那位老居士,感恩她对寺院所作的贡献,只是附近村里当年一起修复普安寺的长者们都没有留下她的联系方式,很多年没见到了。猜想她年事已高,不一定在人世了。
于是他们决心恢复古刹,任重道远。
已经百年无人的寺庙,草木杂生,破败不堪。他们的寮房常有老鼠出没,阴雨连绵的季节屋里漏雨。恢复的过程也非常艰辛,铺地、搬砖瓦、扛木板各种苦活都要自己来,每逢隆冬,供暖不足,盖三床被子都冻得瑟瑟发抖。
甚至有一次明心法师好心挽留外地香客在寺里过夜,结果半夜床就塌了,这让他很是愧疚。庙里没有一位本地护法居士,每个月功德箱里也就几百元钱。就这样坚持了一年才有好转。
尽管环境艰苦,胃溃疡老犯,但每当看到寺庙在云雾缭绕中的情景,他就忍不住在微博中开心贴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陶弘景)”今年2月,浙江台州一个妇女特意去普安寺皈依,她成为普安寺百年来的第一位居士。明心法师激动地说:“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而今在明心法师和校友的坚持努力下,普安寺已香火不断,信众来往不绝。
青灯相伴,袈裟披身。他在寺庙度过了7个寒暑春秋面相越来越清静庄严,从容淡定,无半点红尘气。心性淡泊,纯明真诚。
他说,出家不只是追求自我解脱,更要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
明心法师在微博、微信上,坚持日日更新。线上线下,与信众交流佛法心得,耐心为他们解疑答惑。
他说:“我出家不为求名利,当周边百姓特意来看我们出家人长啥样时,或看到有人请走寺里结缘的经书,或看到有人特意来听我们诵经时,我就法喜充满,觉得没白活。”
有人说,他年纪轻轻就放弃工作,金钱和美色酒肉,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他说别以为我真的境界高,穿上袈裟就是圣人,其实我只是个很简单的人,本来对那些东西就没多少欲望,又谈何放下呢?
不论过去今来追求他的人向来络绎不绝,但明心法师都一一拒绝。
他说自己从前没遇到喜欢的人,以后也不会有如果,也许这就是缘,他与佛的缘。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担心,凭他的长相,也许不久会还俗,但明心法师听到于此都会挂着孩子般怡然自得的微笑回应道:“我不觉得辛苦,因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现在这种简单平静的生活,正是我所向往的,我会为梦想而活。”
唯一让他愧对的就是父母,他说:“如果父母能分享我的快乐,我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道,是今生最大的遗憾。”
在传经颂道的路途上,他不得不割舍亲情。
正如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
也许很多人永远理解不了他的选择,他说,这就是他的命,他很幸福。
“我和大家一样,都在追求幸福,出家了我很快乐,人活着能做自已喜欢的事,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我喜欢佛教,与佛有缘,能出家修行便是最好的归宿。”
他放弃了世间凡人的享受,向往心灵的净土。
披上袈裟,成就自我,普度众生,把佛法发扬光大。
跳到红尘之外,看红尘的模样,有人说他这么帅出家可惜了。
他说可惜的只是外表吧,容貌总会老去,信仰才是一生所依。
多少春闺梦里人,轻歌一曲别红尘,无情哪得眸如海,悲尽轮回苦众生。
在清苦修行,普度众生的过程中,他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迎来了最幸福的事儿。
某天他的父亲打来电话说:“今天村长来跟我说‘我在网上看到了,你儿子做和尚原来全国都有名啊!’”明心法师顿时泪流满面,父亲似乎感到了骄傲,还叫他好好干,要争气。
信仰带来的安慰,大抵是在真正认识这个世界的残酷,
接受所有失去的东西之后,寂静欢喜才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