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学深度学习》
1. 引言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是一类强大的可以从经验中学习的技术。 通常采用观测数据或与环境交互的形式,机器学习算法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其性能也会逐步提高。
1.1. 日常生活中的机器学习
我们编写程序来响应一个“唤醒词”(比如“Alexa”“小爱同学”和“Hey Siri”)。 我们试着用一台计算机和一个代码编辑器编写代码,如 图1.1.1中所示。 问题看似很难解决:麦克风每秒钟将收集大约44000个样本,每个样本都是声波振幅的测量值。而该测量值与唤醒词难以直接关联。那又该如何编写程序,令其输入麦克风采集到的原始音频片段,输出{是,否}(表示该片段是否包含唤醒词)的可靠预测呢?我们对编写这个程序毫无头绪,这就是需要机器学习的原因。
通常,即使我们不知道怎样明确地告诉计算机如何从输入映射到输出,大脑仍然能够自己执行认知功能。 换句话说,即使我们不知道如何编写计算机程序来识别“Alexa”这个词,大脑自己也能够识别它。
有了这一能力,我们就可以收集一个包含大量音频样本的数据集(dataset),并对包含和不包含唤醒词的样本进行标记。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我们不需要设计一个“明确地”识别唤醒词的系统。 相反,我们只需要定义一个灵活的程序算法,其输出由许多参数(parameter)决定,然后使用数据集来确定当下的“最佳参数集”,这些参数通过某种性能度量方式来达到完成任务的最佳性能。
什么是参数呢? 参数可以被看作旋钮,旋钮的转动可以调整程序的行为。 任一调整参数后的程序被称为模型(model)。 通过操作参数而生成的所有不同程序(输入-输出映射input–output mappings)的集合称为“模型族”(a family of models)。 使用数据集来选择参数的元程序“meta-program”被称为学习算法(learning algorithm)。
在开始用机器学习算法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必须精确地定义问题,确定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的性质,并选择合适的模型族。 在本例中,模型接收一段音频作为输入,然后在是或否中生成一个选择作为输出。 如果一切顺利,经过一番训练,模型对于“片段是否包含唤醒词”的预测通常是正确的。
如果模型所有的按钮(模型参数)都被随机设置,就不太可能识别出“Alexa”“Hey Siri”或任何其他单词。 在机器学习中,学习(learning)是一个训练模型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正确的参数集,从而使模型强制执行所需的行为。 换句话说,我们用数据训练(train)模型。 如 图1.1.2所示,训练过程通常包含如下步骤:
- 从一个随机初始化参数的模型开始,这个模型基本没有“智能”;
- 获取一些数据样本(例如,音频片段以及对应的是或否标签);
- 调整参数,使模型在这些样本中表现得更好;
- 重复第(2)步和第(3)步,直到模型在任务中的表现令人满意。
总而言之,我们没有编写唤醒词识别器,而是编写了一个“学习”程序。 如果我们用一个巨大的带标签的数据集,它很可能可以“学习”识别唤醒词。 这种“通过用数据集来确定程序行为”的方法可以被看作用数据编程(programming with data)。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向机器学习系统,提供许多猫和狗的图片来设计一个“猫图检测器”。 检测器最终可以学会:如果输入是猫的图片就输出一个非常大的正数,如果输入是狗的图片就会输出一个非常小的负数。 如果检测器不确定输入的图片中是猫还是狗,它会输出接近于零的数…… 这个例子仅仅是机器学习常见应用的冰山一角, 而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主要分支,本节稍后的内容将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解析。
1.2. 机器学习中的关键组件
无论什么类型的机器学习问题,都会遇到这些组件:
- 可以用来学习的数据(data);
- 如何转换数据的模型(model);
- 一个目标函数(objective function),用来量化模型的有效性;
- 调整模型参数以优化目标函数的算法(algorithm)。
1.2.1. 数据
每个数据集由一个个样本(example, sample)组成,大多时候,它们遵循独立同分布(independently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i.i.d.)。
样本有时也叫做数据点(data point)或者数据实例(data instance),通常每个样本由一组称为特征(features,或协变量(covariates))的属性组成。
机器学习模型会根据这些属性进行预测。
在上面的监督学习问题中,要预测的是一个特殊的属性,它被称为标签(label,或目标(target))。
当每个样本的特征类别数量都是相同的时候,其特征向量是固定长度的,这个长度被称为数据的维数(dimensionality)。 固定长度的特征向量是一个方便的属性,它可以用来量化学习大量样本。
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用“固定长度”的向量表示。
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深度学习的一个主要优势是可以处理不同长度的数据。
一般来说,拥有越多数据的时候,工作就越容易。 更多的数据可以被用来训练出更强大的模型,从而减少对预先设想假设的依赖。 数据集的由小变大为现代深度学习的成功奠定基础。 在没有大数据集的情况下,许多令人兴奋的深度学习模型黯然失色。 就算一些深度学习模型在小数据集上能够工作,但其效能并不比传统方法高。
仅仅拥有海量的数据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正确的数据。 如果数据中充满了错误,或者如果数据的特征不能预测任务目标,那么模型很可能无效。此外,糟糕的预测性能甚至会加倍放大事态的严重性。 在一些敏感应用中,如预测性监管、简历筛选和用于贷款的风险模型,我们必须特别警惕垃圾数据带来的后果。 一种常见的问题来自不均衡的数据集,比如在一个有关医疗的训练数据集中,某些人群没有样本表示。 想象一下,假设我们想要训练一个皮肤癌识别模型,但它(在训练数据集中)从未“见过”黑色皮肤的人群,这个模型就会顿时束手无策。
再比如,如果用“过去的招聘决策数据”来训练一个筛选简历的模型,那么机器学习模型可能会无意中捕捉到历史残留的不公正,并将其自动化。 然而,这一切都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 因此,当数据不具有充分代表性,甚至包含了一些社会偏见时,模型就很有可能有偏见。
1.2.2. 模型
深度学习与经典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关注的功能强大的模型,这些模型由神经网络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包含层层数据转换,因此被称为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1.2.3. 目标函数
机器学习介绍为“从经验中学习”。 这里所说的“学习”,是指自主提高模型完成某些任务的效能。 但是,什么才算真正的提高呢?
在机器学习中,我们需要定义模型的优劣程度的度量,这个度量在大多数情况是“可优化”的,这被称之为目标函数(objective function)。 我们通常定义一个目标函数,并希望优化它到最低点。 因为越低越好,所以这些函数有时被称为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或cost function)。 但这只是一个惯例,我们也可以取一个新的函数,优化到它的最高点。 这两个函数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翻转一下符号。
当任务在试图预测数值时,最常见的损失函数是平方误差(squared error),即预测值与实际值之差的平方。 当试图解决分类问题时,最常见的目标函数是最小化错误率,即预测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样本比例。 有些目标函数(如平方误差)很容易被优化,有些目标(如错误率)由于不可微性或其他复杂性难以直接优化。 在这些情况下,通常会优化替代目标。
通常,损失函数是根据模型参数定义的,并取决于数据集。 在一个数据集上,我们可以通过最小化总损失来学习模型参数的最佳值。 该数据集由一些为训练而收集的样本组成,称为训练数据集(training dataset,或称为训练集(training set))。 然而,在训练数据上表现良好的模型,并不一定在“新数据集”上有同样的性能,这里的“新数据集”通常称为测试数据集(test dataset,或称为测试集(test set))。
可用数据集通常可以分成两部分:训练数据集用于拟合模型参数,测试数据集用于评估拟合的模型。 然后我们观察模型在这两部分数据集的性能。 “一个模型在训练数据集上的性能”可以被想象成“一个学生在模拟考试中的分数”。 这个分数用来为一些真正的期末考试做参考,即使成绩令人鼓舞,也不能保证期末考试成功。 换言之,测试性能可能会显著偏离训练性能。 当一个模型在训练集上表现良好,但不能推广到测试集时,这个模型被称为过拟合(overfitting)的。 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模拟考试考得很好,真正的考试不一定百发百中。
1.2.4. 优化算法
当我们获得了一些数据源及其表示、一个模型和一个合适的损失函数,接下来就需要一种算法,它能够搜索出最佳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深度学习中,大多流行的优化算法通常基于一种基本方法–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 简而言之,在每个步骤中,梯度下降法都会检查每个参数,看看如果仅对该参数进行少量变动,训练集损失会朝哪个方向移动。 然后,它在可以减少损失的方向上优化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