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区-庄浪县-庄浪县牛沟村-静宁县大寨村-庄浪县
一大早坐了3个小时的大巴从平凉市区到了庄浪县城和早一天到达的袁燕老师碰头,县团委的同志驱车陪我们一起去了袁燕前一天搭建设备的牛沟小学。这所建在山洼里的学校,操场宽阔,校舍崭新,很难想象他是一所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学,据说是全县集资修建的,可见当地领导和百姓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交流沟通中,大家谈及农村基础教育的困难时,均提到了副课老师缺乏的问题,当大城市孩子们去到各个辅导班学钢琴,学画画的时候,这里孩子们的音乐和美术课基本还都停留在发课本自习的阶段。远程教室的搭建为这所硬件一流的学校如虎添翼,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将通过支教中国2.0运营的平台和袁燕老师安装的这套全声音视频系统上英语课,音乐课,美术课和绘本课。通过互联网,优秀的教育资源得以能够到达相对匮乏的地方。最近国家对基础教育的硬件建设投入十分给力,但是,教育不仅仅是造几幢房子,添几台设备,更关键的是传道授业,思想的交流和激励,远程教室把各个方面的老师从千里之外带到偏远地区,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整合分散在各地的志愿者资源,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见识。同时,这样的平台可以让有心支教的志愿者在相对灵活的时间里实现帮助乡村小学的想法。或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都在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外界的窗口,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在从牛沟村小学去邻县大寨村小学的路上、我们和王校长攀谈,他开玩笑说,现在大家都关心“留守儿童”问题,实际上“留守教师”也是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乡村教师往往一人担任多班级和多门学科教学,教学任务重,薪资待遇一般,教师流失严重,教师流失越严重,剩下来的老师教学任务越重。教师流动率大,教学质量也就很难保证,能维持开课就不容易了。尽管这样,王老师说很感谢国家的乡村教师培养计划,他曾经参加了南京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乡村教师培训和一些教育论坛,通过这些培训和论坛,他对于乡村小学的教学越来越有感觉,将一些想法在大寨村小进行实践,也开始动笔写一些关于乡村教育的文章,最近还有文章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这件事对他本人的鼓舞也很大。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喜欢学习,同时更加了解自己生活的这一方水土,周边几个学校校长共同发起“三色堇村小联盟”,组织孩子们进行人文行走,以农具为主题,开设农耕文化教育课程,通过组织孩子们对石磨的研究,教育孩子们坚持和积累的力量,通过组织孩子们对农用量具“升子”进行调查研究,学习几何知识和公平的意义。他还在校园开辟花园苗圃,打算来年把多余的花苗出售,贴补学校开支以走出一条乡村学校自治之路。听着王校长的叙述,我深深折服于这位三十开外年青校长的开阔思路和执行力。
干净整洁是对大寨小学的第一印象。进门是一个漂亮的花园,有几个同学正在除草,清理花园。进入教学楼后,墙上张贴孩子们就地取材的小制作很是新颖别致。在校长办公时间,我对着校长茶几上的用树枝或筷子做的棍棍研究了半天,校长介绍到,这是科学课上让孩子们自制的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接下来的时间是搭建远程教室, 更确切的说是电脑教室,支教中国2.0捐赠了22台二手电脑给大寨小学,支教中国2.0将利用大寨小学现有的一套旧的远程视频系统给孩子们上音乐,绘本和电脑课。袁老师在调试中发现,现有系统的麦克风几乎没法工作,也就意味着老师没法听清孩子们的说话,这位前专业音频公司的专家顿时有了用武之地,开始排查问题,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王校长的确是一个有很高要求的人,一个劲念叨牛沟小学的我们捐助的那套设备比现有这套设备效果好太多,可以更方便孩子们和老师互动。同时,我们也谈到这类设备可以用于志愿者老师和当地老师,当地老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帮助提高老师的整体教学质量。大家聊开话题后甚至开始讨论说看看是否可以通过帮卖静宁苹果得到资金以帮助他们更新设备。想到一句话“天助自助者”。我们在大寨学校看到了其他公益机构捐助的课桌和设备,这些条件的改善大概和校长的努力,包容和兼收并蓄不无关系。对于在偏僻乡村的小学来说,校长就是这所学校的灵魂!
在回县城的路上接连接到了五个刘窑村小学的孩子们的电话,我很惊讶他们怎么知道我的手机号码,原来是一个同学在我的QQ设置里看到的,不枉我教了他们2年半的电脑。听到他们电话那头稚嫩的童音,心里说不出的激动,期待明天和刘窑小学小网友们的见面。他们剧透说会给我个“惊喜”,好期待,这个“惊喜”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