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能说!——《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一新解
2017-09-17华世国学名嘉汇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一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做人真是难,做一个知识分子更难!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但在现实社会中,知道了并不一定要说出来,会了也不一定要拿出来用,俗话说,要选择时机,还要选择明主,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真得好难!
我们现代人,刚学到一点东西,就想着赶紧出去“售价”,要不浪费了怎么办,学了没用怎么办?说到底,还是一个利益心在作怪。不过,话又说回来,哪个人做事没个利益心呢?只不过说,有些人的自私自利心重,有些人不重,有些人更多想着服务对方的利益,有些人更多想着他人服务自己的利益。孔子的“仁”,就是让大家多想着他人的利益,服务对方的利益,而不要老想着自己的利益。
孔子因为“道不合”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邻国卫国。卫国国君对他一行人也很礼遇,给了孔子很高的俸禄。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有一天卫君就向孔子咨询关于打仗的事情。这个问题如若放在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面前,那卫君一定可以得到非常满意的答案。可放在了孔子面前,那真是问错了人。孔子当面拒绝了,说:“我只知道些祭祀、礼仪方面的事,对于军队列阵打仗的事,我没有了解过。”卫君吃了个闭门羹,心里一定非常生气,肯定回去就痛骂孔子,说他是个白眼狼,只吃饭不出力,要他干嘛?当然,孔子心里也非常清楚,卫君问此问题的目的,自己不回答的后果。于是,第二天,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就离开了卫国。
能够相会,是一种缘;能够相处,是一种缘。但不是每一份缘,都会给你带来好运。卫君与孔子的简单相处,就这样草草结束了。是谁之错?卫君知道孔子是个贤人,而且也有心善待贤人,可身处险地,作为一个国君,也不得不考虑自身以及整个卫国的安危存亡。我们现在不也天天喊着强军强国吗?可孔子比较高蹈,不放心思在军阵打仗上,一门心思倡导他的“仁爱”“礼治”“和平”,你说怎么办?这就是所谓的“不合时宜”!孔子真不知道军事吗?非也。他当鲁国的代国相,主持齐鲁夹谷之会,为削弱三桓势力,力主“隳三都”,他的学生冉有,为抗击齐军建立奇功,这些都说明,孔子不仅懂军事,而且善用军事。可孔子就是没有给礼遇他的卫君面子,当面驳回了卫君的请求。
其中的道理和原因,不如大家想想吧!
世海于公历2017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