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句卡 - 他们坚持的东西,同他们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 原文:在某种程度上,他写的东西像是为他自己而写,他用自己写的东西衡量自己。大部分名目繁多的论文都是为别人而写。从事写作是为了教导别人,而不是为了理解自己和在内心进行自我教育。我认识一些作家,他们从未从自己所写的东西中做出任何针对自己的结论。他们坚持的东西,同他们本人没有任何关系。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当他们的书遭到反对时,他们就赶紧去捍卫它。教育的是别人,要求别人去思考,号召别人去行善……
作者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也不愿把自己的论断用于自己身上,他认为自己有权把自己同别人区分开来。重要的是他的思想是有益的,他要为自己思想的正确性负责。两者相悖或相符,这并不重要,谁也管不了,重要的是自己才华横溢。有才华或是没有才华——一切正是围绕着这一点转动(最多也不过如此)。至于这个才华横溢的人自己信奉什么,他本人的道德如何,他是否遵循自己所号召的一切——这是次要的。
- 复述:无
- 启发:这段话真的是扎心了,尤其是在自己也通过讲课、写文章开始传播一些理念之后。在文学欣赏里,有专门研究作品与作者关系的。我印象极深的例子是写出《悯农》的李绅,这一系列诗自然是极动人的,也确实很有教化的力量,但是作者本人,却在做官以后就站在了农民的对立面,于是,作品与作者的人品就出现了这种不符甚至对立。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承认,这诗确实好诗。
在古代某些时期,人们极为看重道德,万事德为先,如果道德不行,那这个人再怎么有才华,官府也是绝对不会任用的。后来曹操提出唯才是举,这在历史上被视为重要的进步,这也是我们今天的普遍观念,而这背后的理念,则不免让人想到把人当作工具。
所以,对于有才华的人,我们总是倾向于放松对ta在道德上的要求,比如我们对艺术家私生活的宽容度总是要比一般人高一些的。甚至,如果ta个人的行为与ta在作品中所倡导的观念或准则存在矛盾,我们仍然可以宽容地说:“没关系啦,道德准则不是为他们而设的。”
尽管我们能接受,但是那种不和谐是需要我们去克服的。所以,当一个人言行一致,对别人的要求和对自己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我们马上就会感到和谐一致的优越性了。所以,如果我们在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的人中找到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范例时,我们会何等喜悦!
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才华与道德,真的是矛盾的吗?如果说道德是价值观层面的,那才华到底属于什么层面的东西呢?如果才华是一种理解道德的能力,那有才华的人为什么做不到知行合一?
- 出处:《奇特的一生》,P219
- 标签:知行合一/道德
- 日期:202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