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近来阿里上市,各种调料的鸡汤被传得沸沸扬扬,大有从朋友圈溢出来之势。连我那淘宝都没有账号的老妈,也会冷不防地转来一些诸如“10个锦囊,助你速成马云”之类的隔夜鸡汤。鸡汤的背后是寄托了人们对于一种名利性成功的渴望,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鸡汤的内容仅仅只是对“放之天下皆准”的成功动因的简单归纳,又或是对因果的粗暴联系。要知道,神奇者如马云,尚也不是百发百中的主。这让我想起鬼脚七曾经记录了马云一次开会说,“计划把中国雅虎做大以后再A股上市。”咳咳,请问中国雅虎君您如今在哪里?当然,马教主还有更多的梦想鸡汤在风中飘扬(更多的黑材料请看吴晓波的《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所以说,大佬们的鸡汤可不能囫囵吞枣地喝,你要先窥探一下大佬的里子,那才能喝出滋味来。
鸡汤一般强调的是意义、价值和梦想,也就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而对于具体“怎么做”着墨甚少。这跟做产品不一样,因为对于产品来讲,它存在的目的是降低人们在消费决策时的理性,此时无疑是意义比形式更容易达到这个目的。意大利教授罗伯托.维甘提就提出了,消费者“为什么”会购买,远比消费者购买“什么”更重要。相反,对于绝大多数鸡汤的对象——创业者来说,他们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理性目标和在信息对称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所以“怎么做”那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创业前期,决定生死的因素是门槛较高的硬实力,如技术、资源、人才等;而绝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软价值。正如KK所说的,“由于网络经济的性质崇尚失衡、分散、不确定、动荡和相对主义,因此在网络的世界里,意义和价值就失去了根基。”当然,我不是像KK大神一样一缸子砸掉企业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只是必须强调不一样的发展阶段选择不一样的发展模式。正如陈春花教授提出的企业发展四阶段论一样,等企业发展到第四阶段,也就是持续发展阶段,那么这就跟前三个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和发展阶段)关注的重点不一样,那是从谋生存到促发展的转变,此时就需要解决文化价值认同和理念认同的问题。所以说,鸡汤虽好,还是要先看看自己的里子,可不能贪碗哦。
那么当我们碰到鸡汤的时候,如何能够快速地吸收其营养?身为一个喝靓汤长大的广东人,我以为品鉴鸡汤必须要经历撇油、吹冷和捞料三大步骤。
【品鉴鸡汤第一步:撇油】
鸡汤熬出来本来不容易,前期要是忘了去皮飞水,鸡油飘在浓汤之上就不足为奇,于是撇油便是大快朵颐前的第一步。同样,创业大佬们的口才经过长期在团队前、媒体前、投资人前和消费者前的百般磨练,语言加工之华丽丽绝对不比鸡汤面上的浮油少。这归根于首先,语言身为人类一个最古老的传播工具,除非经过严格的逻辑学训练,口头的语言表达之失真是随处可见的;然后,大佬们平时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牛X结论,由于场合和时间的关系,来不及娓娓道来,却又想征服住听众,那就必须配料放够,架势摆足。
所以,撇油的关键是忽略极端词、语气词和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直视其中心结论,并直戳其结论的主谓宾。
【品鉴鸡汤第二步:吹冷】
鸡汤的油撇掉之后,热汤滚滚的请你千万不要急着上口,建议最好先耐心把汤水吹冷一些,因为高温容易造成黏膜损伤。同样,大佬们的一手鸡汤刚火辣面世,各种二手三手的分析文章或者公关文章必将蜂拥而至,声势好大。此时,我们也需要吹冷自己聒噪的从众思维,为了尽量避免被繁杂而断章取义的二手信息所消耗,最好只喝一手鸡汤,并把其内容放在一个特定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的大背景来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正如当年刘强东给李国庆打过的白条,马云与王健林、雷军与董明珠打过的赌一样,。这些当事人姑且“呵呵”的热闹,你要是跟那些“三人成虎”的砖家们认真,你就输了。
所以,吹冷的关键在于辨别大佬苦心熬鸡汤的意图,对于一切不具体、不可验证、不可证伪以及不相关的事件,大家就且当娱乐新闻开心一下就罢了。
【品鉴鸡汤第三步:捞料】
汤不仅仅是水,锅底的原料才是营养鸡汤的灵魂,所以千万不要忘了拿起你的勺子好好捞一捞汤料品尝一下。同样,跟熬制鸡汤所需的水和材料的比例需要合理一样,对于大佬们的鸡汤而言,“干水比“(干货和水货的比例,不是泔水好吗~)不高是再正常不过了。那些“干水比“高一点的浓鸡汤,习惯被行内号称“内幕”、“爆料”甚至”约战”,而这样业内的大幸事,多出现在是非之中,融资前后,有或者产品/竞品发布前后等敏感时点,以周姓大炮、罗姓大炮、李姓大炮和刘姓大炮为代表人物特别深谙此道。要知道,大佬们费尽心思熬鸡汤,可不仅仅是免费给屌丝创业者们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他们选择的时机和说的内容,说不上别有用心,但也肯定算不上是自然流露吧,本质上还是大多以公关为目的,推广推广产品,宣传宣传公司,只是他们都藏得深罢了。再说,“干水比”太高了,把自己的底牌和盘托出,你叫竞争对手该如何报答呢。
所以,看料的关键在于不仅仅听他们说了什么,还需要“捞捞”他们做了什么;也不仅仅要看他们做了什么,还需要“捞捞”他们纠结什么、没做什么和做错什么。建议大家可以直奔客观成果和已达成的具体目标,看看他们做成了什么。至于怎么做,果断跳过远大前程、青春之歌、语重心长等主观描述,倒是好好看看成本收入考量、决策取舍、试错代价、方向分歧等客观分析。
总体来说,一个广东爱汤小年轻并无意站在大佬的肩膀上对大佬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只是在此反思在中国这波创业大潮下,我等下里巴人该如何跟阳春白雪的大佬们挂上档。正如很多业内大拿提到的,中国创业文化跟硅谷最大的区别不在硬件,不在资金,更不在市场,而在于现实之中的师傅或者Mentor。在天朝, Mentor一般会选择鸡汤的形式在媒体里传播布道。不过,由于很难对熬汤人追根问底,也很难对一手鸡汤的原料追本溯源,以我们掌握的信息,很难判断母鸡是否被打激素,而且总是容易被媒体的“掰弯”和”二次加工“所影响。但是,光脚的创业者绝不能因噎废食,因为这年轻体弱的初创企业确实需要营养。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应该拥有对鸡汤的品鉴能力,用勺子撇好油,慢慢吹冷,捞捞原料——
亲们,鸡汤还是要悠着喝的,万一坑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