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4大才女,分别是吕碧城、萧红、张爱玲和石评梅。
才女才子的才情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许多感情的挫折,才能在一处跌倒,在另一处大放异彩。4位才情并茂的女子,都没逃过爱情的折磨。
这其中最让人扼腕的,当属只活了26岁的石评梅。
读了庐瘾的《象牙戒指》之后,同样身为女性,为女主角短暂而挣扎、苦闷的一生而深感遗憾,对生命不该如此的心底呐喊和忧愁,久久挥之不去。
是否只有在陷入到那种低到尘埃里的痛苦感情之后,才能将一个女人淬炼成一个女诗人,只有经历了人世间的生离死别,经历了最残忍的事情之后,才能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呢?
这里提到庐瘾的小说《象牙戒指》,正是因为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原型,就是石评梅。作为石评梅的好友,庐瘾不仅在石评梅死后整理了她的作品集,还将她的爱情写进了小说里。
情窦初开,往往带着些愚钝
石评梅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晚年得女,视她为掌上明珠,从小父亲就教她读书识字。
石评梅自幼天资聪颖,从太原女子师范学院毕业后,她又考上了北京的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父亲因为不放心石评梅只身一人去北京读书,于是将她托付给同在北京的同乡吴天放。
吴天放毕业于北京大学,气质温文尔雅、谈吐不凡。
石评梅来到北京后,一边读书、还一边醉心于文学创作。因为读书、住宿等一概用度,国家都免费提供,石评梅深受感动,也深知自己身肩的责任,于是希望通过写作,为国分忧。
因为是同乡,又同在北京,石评梅常与吴天放一起探讨读书、写作,甚至是畅谈时代、畅谈理想。
吴天放倾心于年轻、又富有朝气的石评梅,被她的才华和气质所吸引,于是对石评梅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吴天放知道石评梅酷爱梅花,于是他整理了很多关于梅花的诗文把它们抄写到书签上,又在书签上画上梅花,并印上“评梅用笺”4个字,然后把这样一叠精美的书签送给石评梅,以表达爱慕之情。
彼时,石评梅还是个少女,未经感情事,就这样被吴天放的热情所俘虏,并为他所倾心,心中暗暗的对感情承诺“非他不嫁”。
然而相恋3年,石评梅却意外得知,吴天放早已有妻子、儿女,并不是一个可以托付感情、托付终身之人。石评梅对这样的真相,十分伤心沮丧。
而吴天放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对石评梅一直不肯放手。甚至以公开和石评梅之间的情书作为要挟。
对感情十分认真的石评梅,没能过得了心上的这道底线,决意不要做一个破坏别人家庭的女人,毅然决然的选择退出。
再遇良缘,却迟迟走不出过往的阴霾
在石评梅慢慢的放下和吴天放的这段孽缘,要开始把精力转移到工作之际,她的美貌和才情,又吸引了另一个大好青年,这个人就是高君宇。
高君宇同样对石评梅一见倾心,并且怀着热烈的情感,多次向石评梅表白。
但石评梅却对爱情产生了很多的顾虑,一方面,她觉得自己的青春和情感已经全部错付给了那个有妇之夫吴天放,再没办法腾出一点地方给其他什么人。
另一方面,高君宇和吴天放一样,并非一个单身青年,也是许了老婆,家中还带着孩子。这样的情况下,石评梅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她甚至怀疑这份情感,来的可能猛烈,但去的也很可能很快,就如吴天放当初,背着老婆孩子,在外面打扰了她一样,她对高君宇也持着强烈的怀疑态度。
但事实上,高君宇并不是吴天放。他生于富商家庭,20岁考入北京大学,是一个和石评梅一样的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因为自己当年要离开家参加革命,父亲不同意,说是要他在家成亲之后,才允许他离开。被迫无奈之下,他才接受了父亲的安排。
高君宇和石评梅同样来自山西,在得知石评梅与吴天放分手之后,高君宇对石评梅的告白,题词在一片红叶上:
“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然而此时对感情之事意欲闪躲的石评梅只在红叶背面回了高君宇一句:
“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
虽然感情没能进一步发展,但是两人的友谊始终没有中断。期间,石评梅因为身体不适进了医院,高君宇都陪伴左右。
当一切成空,她却放不下深情
高君宇和吴天放对石评梅的感情始终是不同的。
吴天放既给不了她名分,又想霸着她的感情。但高君宇却是个真正敢爱敢恨的男子汉,他知道石评梅介意的是什么,所以选择先解决掉自己的问题,再去问对方要一个结果。
因为放不下对石评梅的爱,高君宇果断决定的回老家休妻。
他写给石评梅的信中这样说道:
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石评梅在了解到高君宇的这一举动后,深受感动,但感动之余,她还是因为曾经的经历,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感情中来,总是对感情抱有很多疑惑与猜测。
后来高君宇因为公事要出差南下去广州。在与石评梅临别之际,他叫石评梅等他回来。在广州,高君宇还定制了两枚象牙戒指,寄给了石评梅,并在随寄的信中对石评梅说:
愿你承受了它。或许你不忍,再令它如红叶一样的命运吧。我尊重你的意愿,只希望用象牙戒指的洁白坚固,纪念我们的冰雪友情吧。
在石评梅开始动摇之际,高君宇却因为突发疾病而辞世。石评梅得知这样的消息,几乎痛不欲生。她被内心的思念和悔恨折磨的生不如死。
生前没来得及回应的爱,成了石评梅心上的一根刺,时时刺痛她的心。高君宇被葬于陶然亭畔,石评梅就每个星期天去高君宇的墓地拜祭,祭文中,石评梅这样写道:
我爱,我吻遍了你墓头青草在日落黄昏;
我祷告,就是空幻的梦吧,也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就这样,带着无尽的悲伤和思念,石评梅在高君宇走后的第3年,年仅26岁也随他去了。直到临终之际,她的手上一直都戴着那枚象牙戒指。
石评梅死后,好友们将她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并付文:
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给年轻人的爱情启示
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经历几段不同的感情,尤其是在当下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下。
石评梅一开始初入社会,被年长又有家庭的吴天放所迷惑,完全是情有可原的事情,毕竟那时候的她,感情方面还十分懵懂,不知所措。以为甜言蜜语、以为感动就是爱情,谁知知人知面不知心,被吴天放隐瞒了家世,骗去了感情。
但这样的失败的恋爱经历,并不足以打倒一个有志气的年轻人。
就像培根说过的一样:
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而石评梅却因为这一次初恋的不完美,对爱情失去了信心,甚至在生活事业上变得麻木,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当然,我们不能忽略石评梅所处的新旧思想交替的那个年代,她的思想还有封建保守的残余,想着女子要从一而终,一生就只爱一个人。
而在遇到了高君宇之后,石评梅的摇摆不定,和对感情的戏谑,可以说是最终造成她终生悲剧的根源。
做个敢爱敢恨的姑娘,这是石评梅所缺少的决绝。
爱情来的时候,很多人未必看得清将来,未必步步笃定,但是相信感觉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一味的猜疑、犹豫,很多时候会像石评梅一样错失良缘。
而当高君宇离去了,石评梅才幡然悔悟,才意识到此生再也遇不到这样对她交付真心的人,这也是一种被失去的过往禁锢的思维模式。
人生也罢、爱情也罢,一切都应向前看,应活在当下,毕竟人生还很漫长。
如果石评梅能选择向前看,那么离开的人,注定回不来,慢慢遗忘是对彼此最好的归宿,毕竟她才26岁,还很年轻,她可以有事业、有新的爱情,然而她却选择了追随已逝的爱人,随他一同离去,实在不能不叫人惋惜。
石评梅的这些情感经历,对年轻人来说,都是有可能会遇到的。她就像一面镜子,提醒年轻的女孩们,在感情的世界里,要做个勇敢的人,不要被已发生的事情所禁锢。
感情里,只有不问过往,才能不惧将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