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猪瘟、口蹄疫的多发和易发季节,长期困扰着生猪产业,特别是在农村里很多没有经验的小型养殖户,往往被忽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小养殖户应详细了解冬季疫病的流行特点,知道发病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疫病风险,确保生猪产业效益。
冬季猪病有如下特点:
呈现混合感染。
一、一些小型的生猪养殖户免疫程序不够合理、科学,特别是个别农村养殖户对免疫存在侥幸心理,致使生猪隐性带毒,母猪出现垂直传播,猪蓝耳病和圆环病毒以及霉菌毒素严重影响免疫效果,多种病原侵入,造成以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等病毒性疫病感染为主,继发副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等混合感染,病情更加复杂,诊治更趋困难。
原因是:随着病毒毒株的不断变异,病原也发生了变化,由免疫抑制引发的病毒、细菌、原虫等混合感染,其病原大多存在于圈舍、粪污等处,且寒冷季节,猪舍内低温高湿,猪抵抗力减弱,病原微生物繁殖增快,猪体内、圈舍、粪便等处病原菌较多,易发混合感染。
二、非典型性居多。生猪对疫病的抵抗能力逐步增强,这使得疫病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加之病毒变异,猪流行病的趋势逐渐转向非典型,剖检变化复杂,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典型,疫病的症状表现比较缓和,多为亚急性或慢性,对疫病诊治增添了很大难度。
原因是:很多养殖户对抗体监测作用重视不够,部分养殖场没有根据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免疫接种,疫苗的存放、运输、使用等不够规范严格,是导致免疫接种失败的直接原因,没有对生猪起到应有免疫作用。另外,药物的滥用是导致免疫失败的又一个关键因素,部分养殖户免疫前后、免疫过程中,使用了抗生素以及抗病毒的药物,这些都属于免疫抑制性药物,导致免疫接种失败,但又没有及时补针,导致生猪疫病的发生。
三、呼吸消化系统疫病增多。冬季,天气寒冷,特别是北方与中部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在O℃以下,加之猪舍设计、猪场管理水平等原因,多数猪场为了保持猪舍内温度,猪舍门窗紧闭,造成空气污浊,许多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侵入猪体引起疾病,以猪流感、中大猪伪狂犬病、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多发,给仔猪和与育成猪造成很大损失。
原因是:冬季为了增温保暖,需要门窗关闭、降低通风强度,使猪舍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但通风不畅会导致舍内湿度过高以及CO、C02与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都大大增加。过多的有害物质会使猪群免疫力下降,呼吸道疫病发生机会增加,也会使已有疾病症状加重。
四、小猪拉肚子较多。冬季是仔猪腹泻病的多发季节,多为病毒性和温差性的,仔猪生下后一定要保持好,猪舍内的温度,防治仔猪被冻。
原因是:个别养殖户在购买仔猪时,没有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导致仔猪将病原带入,造成疫病的发生;另外,冬季气温逐步降低,猪为应对严寒,必然会加大采食量以增加机体代谢产热来维持体温,当猪场管理不到位,出现采食量有限、日粮影响不够、环境刺激过度时,就会造成猪抵抗力降低,引发疾病,加之对病死猪处理不科学,导致病原的扩散和传播。同时,母猪的情期受胎率在冬季最高,但很多养殖场冬季的管理技术及设施水平较低,应对寒冷能力差,使母猪能量储备不够,造成怀孕母猪早产、流产、产弱仔情况的发生。
对于仔猪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一下以下几点:
①温度:断奶仔猪的适宜温度是20-30日龄为22-25℃,30-40日龄为21-22℃,41-60日龄为21℃,60-90日龄为20℃。保持产房和圈舍温度。为保持上述温度冬季应注意防风保温。
②湿度:仔猪舍湿度过大可增加寒冷和炎热对猪的不良影响,潮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可引发仔猪多种疾病,断奶仔猪舍适宜的湿度为65%-75%。
③卫生: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定期消毒,杀灭病菌,防止传染病,控制通风换气量,保持空气清新,减少有害气体对猪的毒害作用。
④喂料:对仔猪进行早期强制性补料和断奶前减少母乳,使仔猪进行饲料的过渡和饲喂方法的过渡。仔猪断奶后3-5天进行限饲,平均采食量160g,5天后自由采食。
⑤饮水:最好安装自动饮水器,保证供给清洁饮水,若饮水不足不仅会影响仔猪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因饮污水造成腹泻。
⑥免疫: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应考虑疫苗的有效期和效价疫苗保存良好与否。
⑦消毒:对养猪场进行日常消毒,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栏舍带猪消毒,尽量减少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临产母猪用0.1%高锰酸钾对乳房、乳头、外阴及腹侧进行消毒处理,接产人员及工具应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