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简书作者,为了写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你早上五点就起床读书写作,在工作时间里躲着老板忙里偷点闲写那么几段,甚至一边奶着孩子还在一边构思文章,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
这样的励志故事在简书太多了,我就不重复了。今天咱们来做个有趣的事,那就是,搞个民意调查,主题是:
当你苦思冥想、拼命码字的时候,你的另一半,他们在干什么?
让我先来个预猜,我所了解的不外乎有这么几种情况:
1、你在拼命码字,另一半在拼命刷微信、刷淘宝、追电视剧。
2、你在拼命码字,另一半在拼命打王者荣耀、打牌。
3、你在拼命码字,另一半在带孩子。
4、你在拼命码字,另一半在做家务事。
5、你在拼命码字,另一半也在读书学习。
如果你的答案是第3、4、5项,那么真羡慕你,你的另一半,真的是一个温柔贴心,勤劳智慧,好学上进的好青年,这样的另一半,可以来个一打。
可是,现实情况却是,占55%以上的另一半可能都是第1、2项情况。这个比例我只是保守估计,可能还会更多。
人生总会有些许遗憾,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如你这般追求上进。如果当你真遇到这种情况,比如,你在写作的时候,他(她)却在旁边葛优躺着玩手机游戏,刷微信,看无聊的小视频,而且发出巨大的充满动感的音乐和对话声音,让你无法集中思想写字。
此时的你,会怎么做?
我想,不同性格,肯定会有不同的行动,那下面我们模拟几种性格来描述几种场景。
先说女性作者:
强悍型女人:双眼一瞪,一脚踹过去,“老娘我在这里辛辛苦苦地码字,这么求上进,你每天就知道打游戏,看视频,你怎么就不知道学着点!”
沉闷型女人:啥话也不说,直接把手机给收了,往桌上一放,然后继续码字去。
温柔型女人:放下手中的活,轻轻地说,“能把手机声音调小一点吗?我还有最后一段就写完了,你稍微克服一下好吗?”
惧夫型女人:默默地搬着电脑去别的房间继续写。
再说男性作者:
强势型男人:直接吼道,“你这女人家,没看到你老公正在写大作吗?每天就知道玩手机,一点正经事都不做,赶紧给我关了手机洗碗去。”
闷骚型男人:幽怨地看着另一半,看几眼,又继续写,写不下去了,又继续看几眼,直到看得你发毛,然后自觉地戴上耳机。
智慧型男人:走到她身边,亲亲她,然后说,“老婆,那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要开演了,赶紧去客厅看吧,可别错过了精彩剧情。看完了讲给我听。”
怕老婆型男人:无奈地苦笑,想说又不敢说,只有默默地抱着笔记本电脑,到客厅茶几上,半跪着码字。
不同的作者遇到不同的另一半,也会有不一样的发展。
假如,一个强悍型的写作者,遇上一个强悍型的另一半,那就有点看头了。
你怒目而视,“老娘我辛苦写作,你竟然放这么大声音吵我?!”
他立马怂回来,“就你这高中语文不及格的水平,还写作,你要是能写出来,我把头剁下来给你当球踢!”
于是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就开骂了,更有甚者,直接开打。
但假如,一个智慧型男人,与一个温柔型女人,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男的说,“亲爱的,我今天想到一个非常不错的主题,正在写着呢,写完以后第一个给你看,你可一定要给我一些建议。”
女的则说,“我刚才手机声音太大影响到你了吧,你赶紧写吧,我去收拾下厨房,然后洗澡去。等着看你大作哦。”
瞧瞧,是不是特别温馨和谐。有这样的另一半,相信你的写作事业会更加顺风顺水,如鱼得水。
上面打的这些比方啊,其实只是一些典型事项,我想要表达的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家人的支持,尤其是在写作这件事上,家人的关爱和支持显得特别重要。
毕竟,在简书写作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一个短期无法有收益的事,需要长时间的耕作,都看不到出路的事。
有些家人会特别反对这件事,他们会说,“写这个有什么用啊,点赞多有啥用,打赏的就这么几块钱,买盒方便面都不够,你有这闲功夫,还不如多带带孩子,多做点家务活呢。”
但是,他们又怎么能理解我们写作时那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他们更难以理解,当我们的文章得到一个又一个的喜欢,粉丝正在几个,几十个的增加时我们的兴奋和成就感。
写作还需要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因为我们要思考,要疏理情绪,当旁边有杂音时,是很难静下心来写作的。这就更需要家人的理解,为我们制造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让我们静心写作。
写作还需要好的情绪,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大脑会出现空白,短路,焦躁,语句无法连贯,写起来也是磕磕巴巴的。这需要家人给予支持。
别和我们吵架,别让杂事来影响我们。给我们制造一个心无旁骛,了无牵挂的良好状态,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写出精彩的文章。
真的,写作不易,我们需要另一半的支持,不仅仅是不反对,而是需要鼓励。当我们写完一篇文章,向你征求意见时,我们是真心的想要知道你的看法。
你的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给我们莫大的鼓舞,是支撑我们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在此,代表简书作者们,向长期支持我们写作的另一半们,表示最由衷的感谢,我们的每一个粉丝,每一个喜欢,都有你们的功劳。
对于不是特别支持我们写作的另一半,请你们多些理解和包容,热爱,这两个字,你只有真正懂得了,才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