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作者写到,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不带评论的观察,我觉得这对于我个人本身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
在我说话的时候,我会不小心有时却又能够觉察到的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用语。
譬如,我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我不喜欢A的话,对于A所做的事情,我很难客观评价她,我会带有我自己个人倾向的色彩去猜疑她,或者评价她,或者在内心揣度她。
当我意识到自己这点的不好后,我开始渐渐地深入探讨,我为什么会对A这样,为什么会有这种负面的感情色彩在里边。
后来,我发觉自己对这个人,有着一点点语言背后的攻击,或者对这个人的一种暗含的攻击与诋毁,意识到这些后,我又反思自己,这些对于别人的诋毁,我内心也会忐忑不安,也会焦虑,也会不快乐,我这样做非但得不到我自己的需要,反而把自己推进了一个痛苦的境地。
这就叫损人不利己。
往往觉得自己做的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再仔细的分析,不过跟自己平时最不屑一顾的损人不利己相似罢了。
但是,又如何能够做到给一个人公正客观的观察与描述呢?
我觉得就是我自己对于一个不认识的普通人,通过相貌我都会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来揣摩这个人的性格或者特点,怎么可能做到公正观察呢?
对于容貌这样的描述我都觉得自己不能客观,对于相处的人的语言,性格的了解,我想就更不客观了。
虽然可能做不到绝对客观,但我想如今我也了解了相关的概念,以后,在生活中我会在学着去运用这个点,尽量客观的观察一件事或者人,不做评论好坏或其他看法。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其实我在生活中也发现了这一点。
比如我和一个人吵架或者争论一件事,争着争着就会跑偏,明明是一个非常小的事情,如果我强硬争执,就会陷入到双方都不开心甚至冷战的境地。
但假如一开始,我选择示弱,对方就会渐渐地消灭自己的怒火,双方趋于平静。
这个我很认同,因为我确实在生活中也会体会到,也会用到这个小招。
书中还有一句说,你越是留意自己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
这个我怀有质疑,我觉得那是对普通人来说的理解。对于身边的人,我觉得我留意了自己的声音,但我不会去推测别人的声音,也不会过分揣度别人的声音。
就拿窗口面对病人这件事情,每天面对病人,我觉得有些病人很着急,或者带有质疑怒火朝向我的时候,我知道他们很着急,也有在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一点点他们的想法,但不能全部的了解。
也许我的例子有点不恰当,在这里我又想插一句,在我平时的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当我与病人在交流的时候,出于一些病人听不听得见的原因外,我觉得我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在问别人问题的时候,他专注的远不是他问的问题。
好多人问别人问题的时候,根本不在意自己得到的是怎么样的一个答案,拿最简单的举例,有个病人问路,问厕所在哪里,我指了指方向,然而病人并没有移动自己的身体,表示他没有看到厕所的具体位置,而我刚刚明明已经指了路,所以,很多情况下,我并不期待病人的理解能力或者和我的沟通,他能获取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