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初拿到《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时,一眼就爱上封面和书名,封面是一位年轻妈妈正牵着孩子的手前往一片绿意盎然的公园玩耍,就像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有父母陪伴左右,充当着最坚强的后盾。本书是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不管你有没有孩子,去看都会有所收获,有了孩子,感受自然会更深。身为一个孩子的妈妈,书名便尤其的打动了我,这和我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不谋而合。我时常感谢上天赐予我一个天使般的孩子,尽管他淘气、吵闹,但我是多么的爱他,而我更是感激他的到来让我变得更美好。
曾经决定生孩子前,朋友们都挺惊讶,他们一方面觉得我挺爱到处旅游,应该还没做好照顾小孩的准备,另一方面觉得我不会想成为一位从此被小孩绑住的大妈。对于我来说,也曾一度犹豫过自己是否能担负起一位母亲的责任。
但是,生命就是那么神奇,当他到来时,母性的本能便被无限激发,从此为了孩子,我比以前更努力更向上着。很久未见过面的朋友见到我时感叹,根本看不出我生过小孩,没有虎背熊腰,也没有髋骨变宽,反而比以前更好看。这种好看,不关乎五官,而是由内而外的气质。
是的,谁说在有了孩子后,就得成为有着一坨肚腩、蓬头垢面的黄脸婆呢,我的体重生完孩子后一直维持在90斤左右,那是我坚持运动和饮食结合的效果,我希望在我的孩子长大后,能满心自豪的告诉他的朋友——这是我妈妈,而不是因为形象问题不让我去学校接他。我也希望自己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并将这些正能量在无形中潜移默化给我的孩子。
如《在养儿育女中长大》的作者说过,“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令人欣然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相比。”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不单止激发你自身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教了许多对待孩子问题上一些实在的建议。
一、 家长类型
书中提到有五种类型的家长:彼得·潘式家长,直升机式家长,潮人式家长、copy型家长及无痛型家长,看看你是哪个类型的家长。
彼得.潘式家长:不愿承担责任,不能对任何事或任何人做出承诺。针对这种类型作者给出的药方:勇敢。
直升机式家长:对世事害怕不已,忧心忡忡,通常是母亲。针对这种类型作者给出的药方:信任。
潮人式家长:子女缺乏安全感,一般都是新一代父母,了解自己独特个性,在养育子女方面拒绝落入俗套,子女的地位往往被降到充当舞台工作人员的角色。针对这种类型作者给出的药方:树立意识。
无痛型父母:麻木不仁,此类父母童年时期曾经历过巨大的痛苦。父亲不会对孩子表现出任何形式的爱意,母亲则是如果孩子还小哭闹,就会说:“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针对这种类型作者给出的药方:做个性情中人。
copy型家长:相互依存,这一类型的父母往往下意识将子女的童年看成自己童年的延续。针对这种类型作者给出的药方:成为一家人,但成员应各自独立。
最近刚上映在豆瓣评分很高的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剧中的父亲就属于copy型家长,这种类型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是占比最高的, 往往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子承父业。片中的父亲也由此背负了“暴君”的指责,“让我的孩子替我实现我没有完成的愿望”,这一点简直要点燃局外观看者心里的熊熊怒焰。
然而在我们生活圈里,有多少家长就是类似的“暴君”所为,从小为子女铺好路,每一步都要按照他们规定好的轨迹走。节假日、周末报满了各类的兴趣辅导班,没有了游乐场、没有了聚会,只剩下练习,练习,再练习。父母会一再地跟子女强调,一切都是为你好,等你长大就会知道爸妈的良苦用心。
曾经的奥运小女神林妙可,其母从小到大就为女儿打理好一切事物,她母亲曾在采访中说,希望自己未完成的演艺圈梦想由女儿代替她去实现。然而今时今日的林妙可一直被网民吐槽,跟其母亲一贯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
二、如何管教各阶段的孩子
(一)如何管教幼儿期的孩子
要多教教孩子;使用简单明了、重复率高的语言;父母发出指令时,可以把孩子抱到另一个地方转移注意力到该物体上;把制造麻烦的物体拿开;让孩子到一边静坐;从容应对孩子耍脾气(大庭广众下不理睬,如果比上次出门乖了、进步了可进行奖励);不能屈服于哭闹;不能在入睡时间上讨价还价。
(二)如何管教学龄期的孩子
说话前先掂量掂量,说到做到;从家里做起;给孩子机会,但务必仅此一次机会;给孩子一个选择(比如警告就是一种选择,孩子玩具不收拾,可以告诉他先收拾好玩具明天才能继续玩);要爱孩子,不要跟孩子争吵;设置规矩并坚持不懈地执行;把错误转变为机会;要做有同情心的家长,不做冲动的家长;适当时候走开(比如在气头上最好选择走开);运用表格方式奖励孩子(可以把希望看到的品质填进去,如诚实、善良等)。
(三)如何管教青春期的孩子
维护家长权威;让孩子尽管大闹;松紧适度;责罚得当(小错误小责罚,大错误大责罚);凡事往好处想;着眼当前而不是过去(不要翻旧账);给孩子希望;允许孩子犯错;好东西不能禁止(比如参加公益活动等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渠道);要看到孩子的潜力。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定下规则非常重要。规则和爱并不矛盾。对于孩子来说规则不但是必要,也是有好处的,能帮助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比如我从我的宝宝一出月子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帮助他设立规律作息,现在只要到了睡觉时间,讲完故事,他就会乖乖一个人躺在床上自主入睡。
从小宝宝开始培养,到后来看电视时间、作业时间,家长都可以设立规则,让孩子养成习惯,让他们对一天发生的事情有预期有心理准备。而这种预期可以最大程度帮助他们减少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他们的焦虑和无助。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开始挑战家长的这些规则,但我们不能让步,让步不是给予自由,很多家长往往把爱和自由混淆了。我们要让孩子感觉到大人的权威,他才有安全感。
在我宝宝10个月时就已经会挑战规则了,他会开始不断扔饭菜,越扔越开心,吃一餐扔一次,于是我很严厉的对他说,妈妈不喜欢这样,再这样宝宝就只能饿肚子了。前两次没收了饭菜后,哭得呼天抢地,后面发现哭闹这招没有效果,于是就不再挑战这个规则了。
不管孩子再吵再闹再无赖,都要心平气和但是非常坚定地和他说你的想法,这就是设定的规则,让他明白,世界不是围着他转,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更好的适应这个真实的社会。规则和爱是平行的,有规则的爱,才有界限的自由。
三、如何惩罚不听话的孩子
管教孩子时,书中作者提出可以选择一些适度的惩罚方式:家务劳动;围绕房子跑圈;到自己房间静坐;冒犯了谁就给谁写道歉信;进行合理赔偿;没收或取消享受高科技产品;每犯一次错就调整一次上床睡觉时间(比如每次提前5分钟);取消想要参加的活动(比如去朋友家玩)。
四、如何正确鼓励孩子
对孩子一些好的行为可做正向鼓励,具体做法有:多注意孩子的长处;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出力;帮助孩子让他们一步步实现目标;和孩子交谈,共同面对他们的恐惧;学会跟孩子说“对不起”;经常告诉孩子“我爱你”。
书中讲到如何鼓励时,提到有一些具体话语对小孩来说具有鼓励性质,但本人观点不太赞同。比如爸爸妈妈告诉我:“你真聪明”,或者爸爸对我说:“你真是我们家的爱尔兰天才女孩儿”。
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经过长久的研究发现,人们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性思维模式,一种是僵固性思维模式。
所谓的成长性思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中享受乐趣。而僵固性思维模式的人则倾向认为智力水平是天生的,他们往往害怕犯错。
父母称赞孩子“你好棒啊!你好聪明啊!你真是天才啊!宝宝最棒了!你好能干啊!”这种称赞孩子的天赋与能力对孩子有害无益,孩子就有可能变成僵固性思维的人,完全不利于孩子幼小的思维模式的健康成长。
在这里,表扬和鼓励是不一样的。表扬是针对孩子所做的某项具体事情的结果和成效,对孩子进行赞扬。如书中说的“你真聪明,你是天才”。也就是说,表扬重视对事情结果的肯定。而鼓励重视的是过程,强调“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所以说,表扬可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但也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满情绪;而鼓励却能让孩子由内发力,产生心灵成长的力量。
五、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书在最后章节提议父母应该出去约会,而不是有了孩子后整天围绕孩子转,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始终把稳定的婚姻关系放在首位。恰好呼应主题《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愿天下所有父母,遇见孩子,遇见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