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东方学术概观》认为,所谓“智慧”,即是人心内蕴的自觉。人自我觉悟,便有一切创造进步,否则,一事无成。
他又认为,人生存于世,要考虑三个问题。
第一问题是人对物的问题。发展有了分工,于是有了阶级分化,但终归于消泯阶级的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个问题是人对人的问题。人类过度对外物的认知和利用,容易迷失自己,因此不得不反躬自求体认此身此心而得其善自调理涵养之道。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便进入了大同之世、太平之世。
第三问题,但大同也最终解决不了个人的问题,于是发现不在外界,而在自身,于是大有觉悟认识,而求解脱此生来不自由之生命。人生从第二问题转入第三问题,即从入世到出世。
由此,儒学属于第二问题的范畴,佛学属于第三个问题,性质上介于第二和第三的是中国道家之学和印度瑜珈之学。
梁漱溟的观点,只是一种表达形式。也即儒家研究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佛家研究的是人与神的关系,只重理想,不重现实;而道家研究的则介于两者之间。这一观点,人们都认识到了,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梁漱溟又认为,孔子的学问不是外在事物知识之学,也不是某些哲学玄想,而是就在他自身生活中力争上游的一种学问,可以称之人生实践之学,或者说其力争上游者力争在宇宙间愈进于自觉、自主、自知。